所有偉大的設計都有一個共同的原理,就是設計者會花時間來識別那些沒有多大價值的功能和特性,然后將這些功能去掉,同時強化那些有價值的功能和特性,把這些真正有價值的部分做到極致。面對復雜的投資市場,投資者真正要做的是拿起“奧卡姆剃刀”,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化自己的投資策略,對那些消耗了大量金錢、時間、精力的事情加以區分,然后擺脫它們。如果只需擔心意外事件風險的話,生活和投資都會輕松很多。
(資料圖)
A 通過“負向方法”尋求成功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沒有名稱,無法直接用文字描述,無法用語言捕捉,無法用狹隘的思想來理解,但它們卻一直在我們身邊。
但是,即使我們不能準確地描述某個事物,至少要明白它不是什么。就像下棋高手的制勝秘訣是不輸棋,有人為了避免破產而發家致富。生活經驗會告訴人們避開什么,有時候只需要采取一小部分措施,便能降低個人發生意外的大部分風險。
安皮里卡資本公司的創辦人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曾提到這樣一個故事:
教皇問米開朗基羅,他成為天才的奧秘在哪里,尤其是他如何雕刻出來大衛雕像。米開朗基羅的回答是:“這很簡單。我只是剔除了所有不屬于大衛的部分。”所有偉大的設計都有一個共同的設計原理,就是設計者會花時間來識別那些沒有多大價值的功能和特性,然后將這些功能去掉,同時強化那些有價值的功能和特性,把這些真正有價值的部分做到極致。
很多投資者專注于正向行動,也就是放手去做,就像正向的定義一樣,有所作為,會收到我們原始心靈的尊重和贊美,從而引發天真的沖動行為,結果卻往往帶來災難。
很多所謂的投資高手會給你一些正向的意見,有些書或者文章常常以“抄底十大秘籍”“選股十五招”“量能擒漲停”等為題吸引人的注意,而且這些正向的建議,很容易得到信任和追捧。大多數投資者聽他們一說,會覺得頓時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但后來,你很容易便會忘記他們說了什么,那樣良好的感覺也隨風而散。實際上,我們應該通過“負向方法”尋求成功,多考慮怎么做才能保證不會破產。
在充滿隨機性的金融市場中,人們無法真正判斷一個成功的人是否確實有能力,或者一個有能力的人是否能夠成功,此時我們很容易被意外事件所欺騙。但我們總是能夠預測到相反的情況,即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即便短時間內獲得了成功,最終也一定會失敗。
B 學會做減法
我們今天認為正確的知識有可能被證實是錯誤的,但我們今天認識到的錯誤的知識則幾乎不可能變成正確的。因此,我們通過減法獲得的知識遠比通過加法獲得的知識多。對于“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這一認識,只要找到一只黑天鵝,就能確定這是個偽命題。但是,即使沒有找到一只其他顏色的天鵝,我們也不能肯定上述命題就是正確的。因此,即使我們不能確定某個事物是什么,但證偽總比證實更容易找到證據。
如你所見,通過減法獲得的知識比通過加法獲得的知識更為強大,但它并非十全十美。證偽的方法常被指責過于嚴苛、黑白分明。一般情況下,證偽比證實帶來的信息更多,這就是大道至簡的道理。
可以這樣說,通過做減法獲得知識是通往智慧的不二法門。對于個人而言,和一個無知的人保持距離相當于和一個聰明的人為伍;對于社會而言,好的社會狀態必須有利于淘汰壞人,因為一個壞人造成的傷害可能大于一群好人集體做出的努力。
史蒂夫·喬布斯曾說過:“人們認為關注某事意味著贊同你所關注的事,但其實并非如此,這意味著你要對上百個其他的好生意說不。你必須要仔細挑選。實際上,我對自己未曾做過的事情和對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同樣感到自豪。創新就是對1000個理念說不。”
在不同的行業中,你會發現簡單的預測和推斷法要比復雜的方法好用得多。簡單經驗法則當然不完美,但也從不以完美為目標。秉持理性的謙虛,放棄復雜的目標,便可以產生強大的效果,在時間、知識和計算能力都有限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決定。
在某些情況下,意外事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們卻常常忽視它。因此,我們需要關注如何避免發生此類意外事件,從而大大降低投資風險。
如果只需擔心意外事件風險的話,生活和投資都會輕松很多。
C 決策的重要原則
也許大部分問題都不可能有一個容易識別的原因,但往往會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這樣的解決方案是可以被立即識別的,有時候直接就能看出來,而不是利用那些復雜的分析,或者追根溯源的復雜方法。
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者維爾弗雷多·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在調查取樣中,他發現大部分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里。同時,他還從早期的資料中發現,在其他的國家這種微妙關系一再出現,而且在數學上呈現出一種穩定的關系。于是,維爾弗雷多·帕累托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這就是有名的帕累托法則,又稱為80/20法則。
帕累托法則不僅在經濟學、管理學領域應用廣泛,它對我們的自身發展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會避免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瑣事上,要學會抓主要矛盾。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們要學會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面面俱到還不如重點突破,把80%的資源花在能出關鍵效益的20%的方面,這20%的方面又能帶動其余80%的發展。
從長期的投資組合所得的財富中,80%的財富來自于20%的投資,選擇這20%的投資是非常重要的,選定之后,就要盡可能多地關注它們。
然而,在做投資決定時,投資者往往認為自己需要更多的數據來解決問題,但卻常常忽視一個矛盾的現實:投資者從未擁有過比現在更多的數據,但他們的預測能力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弱。
我一直堅持“少即是多”的理念,并將其作為決策的一種輔助手段。舉例來說,如果我某次開倉的理由超過一個,那就不要去做。更多的理由不過是在試圖說服自己做這些決定,其實,顯而易見的決定不需要一個以上的理由。
很多投資者聽說過奧卡姆剃刀原理,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該理論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要領都是無用的累贅,應當被無情地“剔除”。也就是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在企業管理中,我們正在被自己制造的麻煩壓跨,這迫使我們使用“奧卡姆剃刀”,化繁為簡。
面對復雜的投資市場,不少投資者整天忙忙碌碌地分析、研究,并頻繁地操作,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卻依然難以應付市場中龐雜的信息。這時,投資者真正要做的是拿起“奧卡姆剃刀”,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化自己的投資策略,對那些消耗了大量金錢、時間、精力的事情加以區分,然后擺脫它們。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