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分享了玉米的生長特性及國內種植情況,本文進一步介紹玉米的供給和需求以及貿易和加工情況。
全球玉米供需狀況
全球供給與需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全球供給
玉米種植分布廣泛,在全球三大主糧中產量最高,至2020年全球玉米產量達11.63億噸。相較于另外兩大主糧小麥和水稻,近二十年玉米的收獲面積和產量均出現大幅增長,其中面積增幅達47.5%,產量增幅接近100%。
分大洲看,全球玉米種植以北美為首,其次為亞洲、南美和歐洲,2020年美洲和亞洲玉米產量之和占全球總產量的64%。其中北美洲以美國為主,2020年其產量占北美洲玉米總產量的96%;亞洲以中國為主,2020年其產量占亞洲玉米總產量的71%。
分國別看,美國、中國、巴西和阿根廷四國占全球玉米總產量的90%以上。2009年之前,美國玉米收獲面積和產量均為最多;不過隨著我國玉米種植面積不斷增加,2009年之后收獲面積超越美國,由于我國單產較低,產量依然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
2)全球需求
全球玉米消費持續增長。玉米消費主要包括飼用、工業、食用、種用和其他消費,在全球玉米消費中,飼用消費占比在60%-70%,工業消費占比30%左右。但各國消費結構迥異,以玉米消費最大的中國和美國來看,中國玉米以飼用消費為主,占比60-70%;美國由于燃料乙醇加工的大幅增長,玉米消耗量接近玉米消費總量的一半,更是占世界玉米工業消費的40%以上。全球玉米出口高集中性,美國、巴西、阿根廷、烏克蘭集中了全球玉米出口總量的75-80%。
3) 全球供需平衡表
從玉米全球供需平衡表來看,近20年來全球玉米供需同步增長,但供需變化呈現四個階段性差異。2003年之前,玉米供給小于需求,全球供需缺口增大,庫存消費比降至16%左右;2004年到2012年,全球玉米供求互有領先,庫存消費比總體位于15%-20%;但在2013年-2016年,全球玉米供給大幅增加,供過于求,全球庫存持續積累,庫存消費比大幅增加至30%以上;2017年至2020年,玉米供給均小于需求,全球庫存持續下降,庫存消費比降至25%左右。
中國玉米供需概述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玉米種植面積第一,產量第二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玉米消費最多的國家。2016年之前,由于東北臨儲政策的存在,玉米種植利潤相對較高,產量不斷增加,不過消費增速不及產量增速,期末庫存隨之增長使得2016年玉米庫銷比升至87%,政策主導市場走勢。2016年東北臨儲政策取消,玉米回歸市場主導,高種植利潤難以為繼,產量大幅降低,但消費較為穩定,庫存不斷消耗,近幾年庫銷比降至72%左右。
國內玉米的貿易與流通
在我國四大主糧之中,小麥、稻谷和馬鈴薯種植面積基本穩定,玉米的種植面積變動較大,分別在2001年趕超小麥和2007年趕超稻谷,成為國內種植面積最大的主糧;不過由于稻谷單產較高,2011年玉米產量才超過稻谷成為產量最多的主糧。
玉米進出口貿易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產國,2010年之前一直是玉米凈出口國家,2010年之后轉為玉米凈進口國家。近幾年隨著國內玉米供需缺口拉大和貿易政策影響,我國玉米進口量大幅增加,2020年進口玉米1130萬噸,2021年進口玉米2835萬噸。
我國進口玉米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和烏克蘭。美國作為世界玉米主要生產和出口國,在2010-2014年是我國進口玉米最多的國家;2013年我國首次向烏克蘭進口玉米,并在2015年迅速超過美國成為我國玉米進口最大國家;在2019年我國玉米進口結構中烏克蘭占比高達91.4%。2020年隨著中美第一階段農產品貿易協議敲定,我國進口美國玉米數量大幅提升,2021年美國玉米進口占比反超烏克蘭達到70%。
國內玉米流通
我國玉米主產區位于東北地區和黃淮海地區,消費端深加工主要集中在東北和山東等北方地區,不過養殖需求偏中部和南部地區,產銷不平衡使得國內玉米呈現出“北糧南運”的流通格局。“北糧南運”一般通過三條通道:一是東北產區鐵水聯運到東南沿海地區;二是東北產區鐵路直達內陸銷區;三是黃淮海產區銷往華東和華中地區。2010年我國玉米由凈出口轉為凈進口,進口玉米直接運達長三角和珠三角等主銷區,結合東北主產區的少量玉米出口,我國玉米形成“有進有出”、“南進北出”的流通格局。
玉米貿易流
我國的玉米貿易流通,一般會經過農戶收獲,經紀人收購,糧庫收儲,貿易企業和加工企業收購,再通過經銷商最終到達消費者。流通渠道主要是以玉米貿易商為核心,農戶將玉米出售給糧食經紀人,再流轉給玉米貿易商,玉米貿易商通過自己建立的流通渠道將玉米銷售給加工企業和國內外市場。
國內玉米的需求與加工
前面有提到國內玉米消費主要集中在飼用和工業領域,2020年飼用占比達63.8%,工業用占比28.4%位居第二,且工業用占比呈現增加趨勢;食用、種用和其他用途需求較低,且整體變動較小,占比逐年降低。
玉米飼用消費
玉米是我國畜禽飼料的重要原料,其淀粉含量較高,因此主要作為能量飼料來源。在各種飼料配方中,玉米所占比例大概為55%。玉米籽粒可以直接作為畜禽飼料,玉米秸稈也是優質的反芻動物飼料來源,經過青貯后與部分精料補充料混合能夠獲得優質的反芻日糧。
玉米的飼用需求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由于春節期間飼料廠開工率降低,每年一月備貨需求下飼料產量相對較高,二月產量最少;春節過后下游補庫帶動飼料產量逐漸提升;“金九銀十”消費旺季刺激下,九月前飼料產量達到階段性高點,隨后小幅下降。具體來看,豬飼料和肉禽飼料占比較大,兩者合計占比在70%左右。
玉米工業消費
工業需求是近年來各類需求中增長最快的部分,被視為玉米產業中的朝陽產業。工業加工是極具發展潛力的玉米消費途徑,玉米主要加工產品有淀粉、乙醇汽油、淀粉糖、DDGS、氨基酸等。目前我國玉米深加工企業主要位于東北及華北等玉米主產區,其中東北地區占比在50%以上,黃淮海地區占比在40%左右。
玉米加工
玉米加工分為初級加工和深加工。初級加工主要以玉米籽粒為原料,深加工主要以玉米淀粉為原料。
1)玉米初級加工
玉米的初級加工是指運用物理方法,對玉米進行破碎、篩選、分離和干燥,從而得到成品的加工。初級加工品包括玉米浸提物、玉米油、玉米胚芽粕、玉米麩皮、玉米蛋白粉和玉米淀粉,其中玉米淀粉是初級加工的主要產品。
2)玉米深加工
在上一篇玉米基礎知識中我們介紹過特種玉米分類,其中部分特種玉米的培育目的正是為了滿足玉米深加工的需求。玉米深加工是指采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發酵工程等工藝技術對玉米及其初級產品進行深度的加工。深加工產品有玉米乙醇、變性淀粉、淀粉糖、氨基酸、化工醇、DDGS等。
(文章來源:美爾雅期貨)
關鍵詞: 美爾雅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