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國內新冠疫情多點散發,加上國際貨幣政策收縮預期持續,大宗商品承壓下行,受此影響,國內外棉價均弱勢下跌。月內新疆新棉收購接近尾聲,加工量和上市量大幅增加,疆棉外運量大增,國內棉花資源量充裕;紡織企業淡季特征明顯,新增訂單不足,紡織成品價格持續下跌,對皮棉原料需求保持隨用隨買,棉花現貨價格弱勢下跌,月底創年度新低。同期,國際棉價小幅波動,月底仍高于國內,內外價差倒掛有所擴大。
一、國內外現貨價格變化情況
(資料圖)
1、國內現貨價格創年度新低
11月,國內棉花現貨受下游淡季需求不佳以及國內疫情多點頻發等因素影響,月底突破15000元/噸,下跌至年度新低,為14973元/噸。月末,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為14973元/噸,環比下跌523元;月均價為15229元/噸,環比下跌493元,同比下跌7305元。
2、長絨棉價格下跌
11月,受棉價下跌以及紡織配棉需求較弱等因素影響,國內長絨棉價格持續下跌。月底137級成交價29600元/噸,環比下跌8900元,高于同期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14627元,價差較前一月末擴大8377元。
3、國際棉價小幅上漲,內外棉價差擴大
11 月,由于外棉小幅上漲而國內棉價維持弱穩態勢。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月均為100.83美分/磅,環比上漲1.07美分;月底為98.17美分/磅,環比上漲7.84美分,1%關稅下折人民幣17142元/噸,高于同期國內現貨2169元,內外棉價價差持續擴大。
4、純棉紗價格持續下跌
11月,紡織市場整體處于傳統淡季,成交有限,疊加多地疫情爆發,紡織下游需求持續疲弱,部分區域受疫情防控影響,紡織企業開機率大幅下降,成品棉紗仍以降價出貨為主。具體看,純棉紗KC32S和精梳JC40S月末成交價為22600元/噸和24500元/噸,較上月末分別下跌835元和850元;滌綸短纖月末為6900元/噸,較上月末下跌580元,粘膠短纖月末為12900元/噸,較上月下跌100元。
二、影響國內外價格變化的要素分析
1、第一批中央儲備棉輪入結束
11月,有關部門通知,2022年度第一批中央儲備棉輪入于2022年11月11日截止。第一批輪入自7月13日掛牌交易開始,每日掛牌約0.6萬噸左右,成交量8.67萬噸,成交率17%。平均成交價格15896元/噸,成交最高價為16490元/噸;成交最低價為15366元/噸。
2、出疆棉發運量環比大幅增加
11月,出疆棉發運量較上月大幅增加,運輸需求仍保持高漲。2022年11月,出疆棉總計發運47.32萬噸,環比增加12.86萬噸,增幅37.3%。其中,通過公路發運27.36萬噸,環比增加11.21萬噸,同比增加19.84萬噸。新疆專業倉儲出疆棉通過鐵路發運量總計19.96萬噸,環比增加1.65萬噸,同比增加1.17萬噸。
3、鄭棉期貨上漲并趨于平穩,注冊倉單大幅減少
11月鄭棉期貨前半月走高,下半月略跌趨于平穩,月底結算價穩定在13250元/噸左右。11月底主力合約CF301月末結算價13275元/噸,較上月末的12510元/噸上漲765元/噸,漲幅6.12%。月末注倉單470張,折1.88萬噸,較上月末減少20.99萬噸,注冊倉單大幅減少。
(文章來源:中國棉花協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