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18-2019年度我國花生產量1700萬噸/年,居世界各國之首,同時花生也超過大豆、菜籽成為我國產量居首的油料作物。我國花生總產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的40%左右,其中45%用于榨油,全球花生總產的55%用作榨油原料,其余部分用作休閑食品。
(資料圖片)
2022年我國花生價格變化的有三條重要主線:
1、4-6月的進口花生和花生油嚴重落后于前期進度
數據來源:Wind,中信建投期貨
2022年1-9月花生果及花生油累積進口折果共計122萬噸,2021年同期211萬噸,2020年為1882萬噸。
2022年進口量大幅走低的原因主要源于上半年海外和國內價格的倒掛。此外我們關注到21-22年度非洲植物油進口量有顯著回落,這主要源自于全球植物油上行的大背景,非洲植物油相對緊缺,塞內加爾等國花生出口減少。
數據來源:USDA,中信建投期貨
2022-23年非洲主要國家的植物油進口需求激增,以尼日利亞為例,過去三年需求分別為(46萬噸,29萬噸,44萬噸),非洲內部植物油需求的恢復,導致塞內加爾和尼日利亞的油料出口被分流。
2、2022年度花生種植面積大幅減少
2022年花生在河南,遼寧,山東的種植面積大幅減少,預計減少幅度35%,30%和18%。結合本年度遼寧澇,河南旱的事實,單產的下修也是行業的共識,除了河北和吉林產區外,其他主產區均為減產。
結莢期非常依賴養分從根部向上的傳導,當果針入土后達5~6厘米時,子房開始橫臥,肥大變白,體表長出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種養分以供生長發育的需要。這樣一顆接一顆的種子相繼形成,表皮逐漸皺縮,莢果逐漸成熟,因此根部對養分的吸收很關鍵。在河南受到收獲期干旱的影響,果重偏低來自于以下的因素:
1.旱情造成花生容易早衰而被迫提前造成提前收獲。
2.農戶的過度保葉,導致花生頭重腳輕,影響干物質積累,影響作物養分向根部轉移。
在種植面積大幅下降而單產同步出現減少導致2022年度國內的花生產量同比減少15%-20%
3、花生粕價值凸顯,但食用消費銳減
2022年繼續受疫情影響,華南食用需求普遍反饋同比大幅下降20%-30%,需求側重要的變局來自于油用花生,特別是花生粕價格在9月后的凌厲上行,截至11月初,花生粕的價格已經上行至5500-5700元每噸,按18000元每噸的花生油價格反推,花生壓榨廠榨利為0的花生采購上限價格在10800元每噸,才充沛的榨利驅動下,油用花生的采購價格一度從8800元每噸上漲至10000元每噸。
近期受花生供應的限制,而花生壓榨廠又傾向保證開機水平,收購價格和收購形式都更加激進,近期一度出現收購價格跳漲,甚至開啟收購通貨米的罕見形式。
未來的長期變局:
數據來源:WIND,中信建投期貨
值得重視的是,進口大豆不足的大矛盾或者1個月之內有顯著緩解,屆時豆粕現貨回落或達到700-1200元每噸(按油廠基差報價反推),這也意味著花生壓榨產或面臨350-600元每噸的榨利下修。
客觀事實是,國內花生壓榨環節難以避免受到全球油脂油料價格波動的影響,在整體需求下滑的大背景下,榨利的紅利期相對有限。
從更長期的角度上看,當下花生壓榨產業的高利潤實際倚仗花生油獨特風味帶來的品質溢價,過去5年花生油較豆油平均升水6400元每噸,但過剩的產業資本在過去20年不斷新增產能,在長期上勢必挑戰這一價差水平。
數據來源:行業調研,中信建投期貨
20世紀90年代之前,我國花生壓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大部分企業日壓榨花生能力在30~50t,日壓榨花生能力超過100t的企業很少。
2010年后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每年都聯合中國糧油學會、中國糧食經濟學會組織有關專家評定花生油加工10強企業,以魯花,益海為主的10強企業花生壓榨能力占全國壓榨能力的比重高達50%。最近幾年一批民營花生榨油企業也快速崛起,其中日壓榨花生能力超過500噸的企業有5家以上。
數據來源:行業調研,中信建投期貨
過去幾年花生壓榨產能不斷增加,2020年行業調研初步統計已經到了日壓榨3萬噸,即年1100萬噸左右,按年入榨600萬噸計算,產能利用率已經低于60%。此外我們關注到花生油的消費增速正被“價格就是品質的直覺邏輯”下的新型油品山茶油,椰子油等品類加速替代,國內植物油小包裝將迎來快速的集中,低端產品或將長期以負毛利的方式內卷。
國產油菜籽行業是個重要的前車之鑒,行業摻混亂象不斷沖擊著其溢價,同時也伴隨進口菜籽,進口大豆的加速增加,著最后國產菜籽加工業和種植業形成負反饋,產業一度陷入凋敝,直到2022年,國產油菜籽種植面積才有明顯的恢復。
花生產業也在不斷探索未來的競爭力建立途徑,我理解有以下幾點:
1、制定行業規范,鞏固消費者偏好
區域花生油定位為采用具有區域種植的優質花生為原料的花生油,定義為:“以區域種植的花生為原料,花生仁經烘烤或破碎蒸炒,以壓榨工藝加工生產的香氣濃郁的花生油。”
花生油“質量指標”共設9個項目,包括:色澤,透明度,氣味、滋味,水分及揮發物含量,不溶性雜質,酸價,過氧化值,加熱試驗(280℃)、溶劑殘留量等。
花生油“風味成分質指標”包含風味成分相似度和風味評分值兩項,其檢驗方法是采用頂空進樣、氣相色譜-離子遷移譜聯用方式。在廣泛收集樣品試驗的基礎上,確定風味成分物質包括:2-乙?;拎?、2-乙基-5-甲基吡嗪、2-戊基呋喃、5-甲基糠醛(單體)、5-甲基糠醛(二聚體)、2,5-二甲基吡嗪(單體)、2,5-二甲基吡嗪(二聚體)、2-乙?;秽?、吡嗪、噻唑、2-乙基-3,5-二甲基吡嗪、N-甲基吡咯酮、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2-糠硫醇等15種對花生油香味起主要作用的揮發性風味物質,風味成分相似度是指兩種以上花生油中指定的風味成分歸一化質量分數接近的程度。
類似關于品質的標準設立實際是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并進一步鞏固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
2、壓榨利潤的精細化管理
榨利管理的形式主要分為多元化采銷渠道和風險規避上。
多元化采購渠道主要是通過海外進口渠道構建,過去進口花生的來源主要是美國和阿根廷,美國貨多為在質量上略有欠缺以作油用,阿根廷貨多以大顆粒花生為主用于食用。2020年以來,源自蘇丹和塞內加爾的花生進口加速增加,隨著貿易渠道在定價公允度提高和違約處置成熟化加深,非洲進口貨源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
風險規避主要通過期貨的套期保值實現,在產品端參與豆油豆粕的替代賣出套保,在原料端參與買入套保,進而探索未來在花生油粕上基差定價的可能性,對于上游壓榨廠而言,基差定價是風控的利器。
3、產業垂直一體化經營
生產業化水平低產業鏈條比較短,沒有真正形成“產、購、儲、加、銷”一條龍、一體化產業經營模式,制約了花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在生產端,以河南為例,河南全省花生生產中3公頃以下農戶仍占95%,小規模生產面積占80%,新品種、優質品種規?;?、訂單化生產程度低,優質不優價,不利于優質花生發展。
此外花生種子商品化程度低。我國花生用種量約占花生產量的8%,每年種用花生約140萬噸?;ㄉN子市場潛力巨大,但由于用種量大、成本高,花生種子換種率較低。目前,我國花生種子商品化率較低,全國平均只有4.2%。
魯花集團聯合山東省花生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致力于適合國內不同地區種植的花生新品種培育,以高油酸、高產量、高含油量等性狀為目標,促進我國高油酸花生良種的更新換代。魯花集團堅持與農戶、農業大縣簽訂訂單,農戶、農業大縣以該集團統一要求的良種和種植模式進行花生種植。從種子研發—種植—加工—銷售實現閉環經營模式,在生產效率,食品安全上有重要意義。
定價上的交易矛盾和機會:
1、花生粕實際是受到了豆粕短缺的被動定價,隨著未來1-2個月豆粕現貨下調1000元每噸的現實展開,此前受支撐的油用需求或有邊際走弱,而食品豆走貨不暢的事實或進一步主導需,并給油用原料以補充。從定價邏輯上看,花生粕5700和花生油18000的單噸價格大致能讓壓榨廠收購的價格上邊界在11000附近。短期支撐受到前期油料米收購價9800和進口蘇丹精米10200的單噸價格支撐。
2、需求大矛盾下,花生期貨市場01-04合約的價差或從減產的反套邏輯(遠月庫存更少)過度到長期油脂油料轉向寬松的正套邏輯。
(文章來源:中信建投期貨)
關鍵詞: 油料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