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進入7月,麥浪飄香,在彭陽縣平坦寬敞的塬地上,一臺臺收割機穿梭在麥田間,金黃麥粒如數歸倉。寧夏麥收“第一鐮”從彭陽開始,由南向北漸次展開。
“我們提前著手做好摸排統計,組織開展收割機駕駛員技術培訓,農技專家提供跟蹤管護和后期指導。大面積收割時,我們預計協調100余臺收割機,全力確保全縣11萬畝小麥順利完成收割。”彭陽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確保冬小麥顆粒歸倉,彭陽縣向農戶公布了服務電話,農戶隨時可向農機、農技部門申請收割機前來服務。
冬小麥作為彭陽縣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僅次于玉米。為了穩定糧食生產,彭陽縣根據氣候、土壤、地力等因素,不斷優化選種育種質量,積極推廣更新品種,主推有機肥、農家肥,科學實施田間管理,指導精耕細作。
“我今年種了21畝小麥,縣里和鄉上經常安排專家指導播種、施肥、噴藥,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盡管前幾天是陰雨天氣,但小麥收成還不錯。”孟塬鄉虎山莊村村民楊占富抓起一把顆粒飽滿的小麥說。
時下,彭陽縣塬畔的山區梯田領先川區和塬上小麥先期成熟開鐮收割,麥田間聞訊趕來的收割機拉開了彭陽大地的夏收序曲。“雖然受低溫凍害等因素影響,但小麥畝產總體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彭陽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集中動員力量,緊抓晴好有利天氣搶收晾曬,確保夏糧顆粒歸倉。(見習記者 李昊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