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消費電子產業的重要原料之一,有色金屬錫期現貨價格近期大幅下挫引起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生意社數據顯示,1#錫錠現貨9月2日參考價為179700元/噸,本周(8月29日-9月2日)已累計下跌14.18%。期貨價格方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9月2日收盤,錫主力合約報171600元/噸,較8月29日已累計下跌13.06%,5個交易日悉數收跌。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市場對錫的需求持續悲觀。同時,國際方面近期需求側再次出現利空消息,國內電子消費特別是半導體領域需求受到沖擊。
(資料圖片)
“而從供給端來看,近期進口窗口打開,進口錫錠因價格偏低而被下游直接采購,同時,國內錫廠在經歷了近一個月的大規模停機檢修后,于8月份陸續復產,使得國內錫錠受到擠壓而存在過剩的情況,基本面整體呈供增需減格局。”葉銀丹如是稱。
安泰科方面指出,通過對國內21家冶煉廠(涉及精錫產能32萬噸,總產能覆蓋率97%)產量統計顯示,7月下旬至8月初,國內錫冶煉廠陸續復產,絕大部分生產商經過7月下旬的爬坡期,8月份基本進入正常生產的狀態,預計8月份的精錫產量將會明顯抬升至1.6萬噸上下,而7月份上述企業的精錫總產量為6242噸。
同時,根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以及安泰科的折算,2022年7月份我國錫精礦進口實物量23064噸,折合錫金屬量約6126.7噸,環比上漲38.1%,同比增長62.8%。截至2022年7月末,年內我國累計進口錫精礦4.2萬噸金屬量,同比增長73.1%。精錫貿易方面,截至7月末,年內我國累計進口精錫達15707噸,同比上漲469.1%;累計出口精錫5446噸,同比下滑49.2%,凈進口量繼續擴大至1萬余噸。
此外,作為主要需求端的集成電路產業,產量持續走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集成電路產量同比下降16.6%。
值得關注的是,將時間線拉長來看,國內錫價的下跌趨勢更為明顯。
根據上述最新報價計算,1#錫錠現貨參考價較3月9日的年內最高點368480元/噸,已累計下跌51.23%。錫主力合約較3月9日的年內最高點395000元/噸,已累計下跌56.55%。
對此,康楷數據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楊敬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年內錫價出現如此劇烈的波動主要與市場3月份的極端行情以及宏觀政策轉向有關。
“由于3月份地緣局勢余波以及LME鎳逼空大戰,所有基本金屬全線拉漲且盤面波動很大,錫主力合約3月7日至8日兩個交易日就暴漲了14%,但3月9日又暴跌近9%,而如果剔除這段時間極端行情造成的漲幅,錫主力合約回落幅度大概在43%左右。”楊敬昊進一步表示,剔除極端行情影響后再看,錫主力合約在5月5日左右出現快速下挫,這適逢美聯儲5月FOMC會議落幕并于當天凌晨2點公布了加息決議,錫作為基本金屬中相較銅、鋁而言較為小眾的品種,價格彈性更大,自然對貨幣政策轉向更為敏感。待到6月中旬,伴隨75bp加息,錫主力合約與其他大宗商品一樣進一步下跌。
對于未來國內期現貨錫價的走勢預判,葉銀丹認為,預計在美聯儲加息情緒陰霾的籠罩下,錫價宏觀面仍將維持弱勢。而從基本面來看,國內錫產能逐步完成回歸、進口貨源的陸續流入加之年內消費電子等領域的需求偏弱等負面因素相繼疊加,恐難以對錫價產生有力支撐。
“不過從下跌空間來看,由于下方成本支撐,倘若精錫再度較大幅度下跌,低價將會傳導至上游的礦山端,導致礦山停產,所以預計錫價進一步下跌的幅度并不會很大。”葉銀丹說。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