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以來,國內結構鋼價格先揚后抑,上半月鋼價一路高歌猛進,觸及今年7月以來高點,但下半月鋼價漲勢卻被按下暫停價,多數現貨商家出貨減弱明顯,且鋼市觀望氛圍升溫。綜合分析來看,雖然宏觀消息面不斷發力,加上原料價格上漲,鋼廠成本增加明顯等多因素推動了鋼價上漲。不過,臨近年末,政策紅利的“強預期”作用減弱,加上年底資金壓力,下游終端實際需求表現疲弱,且多數商家心態謹慎,短期來看結構鋼現貨價格或偏弱震蕩運行。
(資料圖)
價格先漲后跌
12月國內結構鋼價格呈現漲后回落行情。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杭州市場結構鋼45#產品月中價格高點為4395元/噸,較12月初價格上漲了185元/噸,漲幅4.39%;下半月鋼市交投減弱,價格有所下跌,最新價格為4350元/噸,較月中價格高點下跌了45元/噸,跌幅1.02%。
分析鋼價漲跌原因,一方面在于12月以來宏觀向好消息持續發力,市場預期依然偏強,商家信心有所提振;另一方面,焦炭、鐵礦石等原料價格上漲,鋼廠成本增加,加上部分鋼廠產線檢修,供應減少的情況下,鋼廠挺價意向積極,月內江浙區域鋼廠旬度政策累漲150元/噸以上,也可以看出這一點。不過,臨近年末,下游終端實際需求表現疲弱,多數按單采買為主,現貨交投減弱明顯,部分商家小幅讓利出貨。此前價格上漲時,市場交投也多以低價資源為主,高價資源交投不佳,上半月連續上漲的鋼價,并未與持續性的交投活躍相匹配。
終端需求疲弱鋼廠成本增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8.0%,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制造業生產經營景氣水平較上月有下降。其中,生產指數為47.8%,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46.4%,比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數據均位于臨界點以下,表明制造業生產和市場需求有所回落,機械制造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到結構鋼產品消費的近30%左右,數據也進一步反饋出下游終端企業對于結構鋼等鋼廠產品的需求有所減弱。后續,鋼材產品需求面對于現貨鋼價的支撐作用或逐步減弱。
不過,從成本端來看,后續鋼價運行,仍需考慮成本的變動情況,原料價格有望居高運行,或將持續給予鋼價支撐。結構鋼產品原料成本中,鐵礦石、焦炭的占比達70%以上,原料價格的波動,對鋼材價格影響較大。目前山東市場準一級焦價格2800元/噸,較12月初價格上漲了130元/噸,漲幅4.87%。鐵礦石日照港PB粉價格820元/噸,較12月初價格上漲了61元/噸,漲幅8.04%。上半月原料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了鋼廠成本的增加,加上多數鋼廠虧損運行,挺價意向濃厚。目前鋼廠利潤空間雖有修復,但多數仍處于盈虧線附近,多數鋼廠近幾個月以來原料儲備一般,后續對鐵礦石、焦炭等原料仍有補庫空間,加上焦企庫存不多等因素,短期內原料價格料居高運行,給予鋼價支撐。
鋼廠開工負荷偏低供應下降
卓創資訊數據監測,全國29家主流結構鋼生產企業59條軋線,目前共有22條產線檢修或者停產、換產,較上周增1條,軋線總開工率為62.71%,較上周降1.69個百分點。其中,檢修企業多集中于主產區山東、江蘇區域,僅山東區域鋼廠就有10條軋線檢修或停產、換產,最新一期鋼廠開工率47.37%,在幾大主產區中開工負荷處于偏低的水平,且通過對二季度以來開工負荷的觀察,山東區域開工負荷多數時間處在50%下方,表明鋼廠產出有減少。一般情況下,產出減少,對于鋼價的支撐作用將增大。
綜合來看,臨近年末,需求面或難有明顯改觀,隨著天氣轉冷,下游終端企業或提前放假等因素,需求存在進一步放緩的預期,鋼價也存在進一步回落的風險,而商家需要關注到多數鋼廠目前開工率處于偏低水平,供應同樣處于偏弱局面,加上成本支撐,政策對于經濟的底部托舉作用等等,多空博弈下,短期結構鋼價格或更多表現為偏弱震蕩運行。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關鍵詞: 卓創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