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摘得大宗商品漲幅榜冠軍后,2022年,鋰鹽再度成為年內漲幅之最。
生意社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最后一周的周一,氫氧化鋰、碳酸鋰分別以155%、96%的年漲幅,位居商品漲幅榜的第一、第二。
【資料圖】
在統計口徑內的208個商品中,磷酸鐵鋰、丁二烯、多晶硅、磷礦石、鎳、液化天然氣、煤焦油、片堿分別位例漲幅榜的第三至第十。
2022年漲幅前十的商品注:該榜單剔除了農副商品
四氫呋喃、鎂、硫酸等商品在2022年跌幅最大。
2022年跌幅前十的商品注:該榜單剔除了農副商品
鋰價兩度“見頂”
今年以來,碳酸鋰價格曾兩度創下新高。
今年一季度,受新能源產業需求增長、鋰資源供應緊張等影響,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度突破50萬元/噸大關。
安泰科數據顯示,3月上旬,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一度上漲至51.25萬元/噸的新高,較2021年年末上漲超80%。
飆漲的鋰價無疑給下游企業帶來巨大的生產經營壓力,這也引發監管層的注意。據工業和信息化部3月18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等部門于3月16日、3月17日組織召開鋰行業運行座談會、動力電池上游材料漲價問題座談會。
會議要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加強供需對接,協力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協作關系,共同引導鋰鹽價格理性回歸,加大力度保障市場供應,更好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監管層發力,加上公共衛生事件的持續影響,市場氛圍有所降溫,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3月中旬起持續回落,并在二季度維持于50萬元/噸以下。
三季度以來,鋰價“卷土重來”。受旺季效應等因素影響,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國慶假期后加速上漲。11月上旬,電池級碳酸鋰均價達到57萬元/噸,創下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年內澳大利亞鋰礦商皮爾巴拉(Pilbara Minerals)的鋰精礦拍賣活動曾多次以天價成交,這被業內視為鋰價風向標。
例如,10月18日,其鋰精礦拍賣成交價突破了7000美元/噸大關,刷新歷史紀錄,無疑為火爆的鋰市場再打了一針興奮劑。
年末鋰價“斷崖式”下跌
四季度,鋰價在短期內快速上漲,再次受到監管層的關注。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11月18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穩定發展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嚴格查處鋰電產業上下游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不正當競爭等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受此影響,加上年末下游廠商備貨需求逐漸飽和,鋰價在12月下旬出現“斷崖式”下跌。
安泰科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53萬元/噸,近4個交易日跌去了2萬元/噸。
華泰證券表示,盡管部分鋰廠商挺價情緒較強,但下游需求維持弱勢,鋰礦及鋰鹽價格均開始松動,碳酸鋰價格或繼續下跌。
被業內稱作鋰價風向標的皮爾巴拉鋰精礦拍賣活動也遭遇“冷場”。北京時間12月14日,澳鋰礦商皮爾巴拉完成了第13次鋰精礦拍賣,成交價為7505美元/噸,較11月16日的成交價下跌300美元/噸,跌幅達3.8%。而在此前,皮爾巴拉幾乎每一次鋰精礦拍賣成交價都會刷新紀錄。
不過,放眼全年乃至近幾年,目前的鋰價水平仍處于極高的位置。
展望后市,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秘書長劉彥龍12月20日在第七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上表示,今年產業鏈發展面臨一些嚴峻挑戰,供應鏈短缺、電池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等問題給產業健康發展帶來較大不確定性。
劉彥龍表示,去年以來,鋰電產業鏈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下游需求超預期增長,而電池、材料企業大多沒有預估到這一增長速度。隨著產能布局逐步釋放,預計從明年開始相關材料價格會有一些回落,并逐漸趨于合理。
專家:未來大宗商品
或進入價格修復期
縱觀2022年大宗商品市場,滯漲和大幅波動是兩大關鍵詞。
以國內商品期貨市場為例,今年,在經歷了反復波動后,商品價格大多回到年初水平。截至國內期市12月27日下午收盤,反映一攬子商品期貨價格走勢的文華商品指數年初至今累計下跌0.58%。
具體來看,文華工業品指數、文華農產品指數年初至今分別上漲0.03%、下跌1.61%。
從3月份開始,美聯儲在2022年共計加息7次,累計加息425個基點,堪稱多年來最激進的一輪加息周期。業內普遍認為,美聯儲激進加息是2022年商品市場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地緣政治事件、公共衛生事件、異常氣候變化等也對市場產生深刻的影響。
隨著美國通脹水平見頂回落,美聯儲在12月的年內最后一次議息會議上放緩了加息幅度。業內認為,明年美聯儲緩慢加息或給商品價格向上修復的機會,但歐美地區經濟衰退制約產業需求,商品市場仍存在較大的博弈空間。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前戰略規劃總監、國際期貨市場資深人士黃勁文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預計美聯儲明年上半年仍會小幅加息,維持緩慢加息和高利率計劃。美聯儲從猛烈加息走向加息放緩,使市場預期發生了變化。此外,日本、歐盟、英國等地區的央行已步入加息階段,對沖了美聯儲單邊加息的影響,美元指數走弱,大宗商品或進入價格修復期。
分板塊來看,黃勁文認為,歐洲已基本跨過了能源危機,但能源供應的擾動因素仍存,包括地緣政治、歐佩克減產舉措、氣候變化等。2023年歐美地區經濟衰退情況也會影響到需求,因此能源價格將處于供需兩方面的博弈中,呈現寬幅震蕩態勢。
“銅等基本金屬主要反映工業需求,2023年歐美地區經濟衰退情況是左右銅價走勢的主要不確定性因素。黃金和美元指數呈負相關關系,隨著美聯儲進入緩慢加息階段,美元指數難以大漲,使金價存在支撐。但由于通脹水平下降,黃金的對沖作用并不明顯,金價難以再創新高。農產品方面,糧食危機已基本過去。”黃勁文表示。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