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已來,深虧多時的生豬市場迎來回暖。截至上周末,全國瘦肉型生豬出欄均價已突破17元/公斤,較7月中旬低于14元/公斤的價格,大漲超20%。
(資料圖片)
生豬市場當下這波漲勢,雖是受近日國內多地暴雨天氣等突發因素影響,卻也折射出行業沉淀了大半年的底部盼漲情緒,周期反轉呼聲不絕于耳,行業股、期均在短時間顯著反彈。
不過反彈并非反轉。行業分析人士多認為,豬價大漲之時,下跌風險也在積累。二次育肥因素擾亂下,產能去化速度或受拖累,價格持續上漲趨勢并不明確。
豬價現顯著底部回漲
“市場磨底太久,甚至連下游屠宰企業都希望豬價能漲一漲,否則不利于全產業鏈發展。”提及近日來國內生豬價格底部起漲的走勢,國內一生豬養殖行業上市公司人士感言。
自2022年四季度啟動價格回落后,國內生豬市場價格持續震蕩下挫,至7月中旬,全國瘦肉型生豬出欄均價已跌破14元/公斤。不過自7月下旬以來,這種持續良久的陰跌走勢出現反轉。
據搜豬網數據,從7月18日開始,生豬市場已出現連續半個多月的上漲,尤其是從7月24日國家有關部門發布促國民經濟發展31條后,豬價再攀新高。目前全國瘦肉型生豬出欄均價已漲破17元/公斤,南方大部分地區價格更是逼近20元/公斤。
Mysteel農產品數據監測顯示,上周外三元生豬出欄均價在16.49元/公斤,較前一周上漲1.87元/公斤,環比上漲達12.79%。
生豬現貨價格的提振,也在期貨市場上有所體現。
8月7日,生豬LH2311合約錄得0.43%漲幅,報收17500元/噸,較7月14日最低15840元/噸的價格,漲幅已超過10%。
對此卓創資訊生豬市場高級分析師李晶分析,7月末豬價強勢上漲后,養殖方對市場未來預期開始調整,看漲情緒達成一致,情緒面轉樂觀帶動期貨市場盤面迅速變化,期貨主力合約跟漲現貨價格。
不過她也提及,隨著生豬期現價差由負轉正,意味著隨著豬價上漲,業內對四季度行情看漲預期降低,情緒面對豬價的支撐力度減弱。
伴隨豬價回暖,養殖端虧損狀況得以改善。
“對于一些生產成本較低的企業來說,目前價格下基本可以止虧,甚至有微弱盈利。不過各家企業的成本不同,所以也不是所有生產者都能盈利,只是虧損程度有所緩解,大家都能松口氣。”上述企業人士稱。
搜豬網分析師也認為,目前市場均價已重回成本線附近。對于養殖成本較低的養殖戶,16-17元/公斤的豬價基本觸及成本線,隨著17.6元/公斤、18元/公斤、18.8元/公斤、19.4元/公斤的價格陸續上演,養殖戶壓欄、等價、坐等20元/公斤的現象也隨即出現。
大豬存少需多形成支撐
采訪中,生豬行業上市公司人士提及,刺激這輪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進入暑期后,市場消費回升確實較為明顯,下游需求有所提振。同時,暴雨天氣頻現等因素,導致生豬調運難度增加,也對供給形成了一定阻礙。供需錯配下,刺激了價格上漲。
“部分區域二次育肥補欄積極性較活躍,也拉動了生豬價格的上漲。”上海鋼聯農產品分析師補充到,由于上半年行情整體維持在14-15元/公斤震蕩運行,養殖端持續虧損、資金緊張,養戶盼漲無望,普遍沒有壓欄操作。二次育肥也因去年折戟,今年二育群體減量、情緒偏謹慎,市場出欄均重已持續走低至三年內最低點的120公斤附近。不過,因近日豬價“異常”攀升,散戶壓欄、二育增重及規模場提體重等操作再現。市場傳聞有北方二育大戶購入萬余頭二育豬源,全國各地二育抄底入場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壓欄、二育等現象疊加,致使短期內市場生豬出欄量回落,呈現供應偏緊局面。
Mysteel數據統計,7月31日標肥價差為0.44元/公斤,周環比擴大0.19元/公斤,尤其南方多省大豬資源尤其稀缺,刺激中小養戶壓欄惜售操作增多,規模場亦有部分停售現象。
卓創資訊分析師李晶也提及,生豬出欄節奏減慢,導致生豬供應減少,也是支撐近期豬價上漲的一大有利因素。
受前期疫情影響,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區小體重豬源提前出欄,導致近期大豬存欄量明顯下滑。此外,2023年仍處于豬周期下行階段,此前大豬陸續出欄被消化,擴大了市場大體重豬源的供應缺口。7月底全國140-160公斤豬源存欄占比下滑0.12個百分點。
警惕反彈非反轉
近期豬價持續上漲帶動下,市場看多情緒高漲,豬周期是否再度迎來反轉也成討論熱點。
“本輪豬價上漲更多是因為大豬供少需多,養殖方集體壓欄增重,同時二次育肥截流部分標豬貨源,供給端短時出現較大缺口所致。不過反彈并非反轉。”李晶認為,目前生豬市場產能去化并不徹底。上半年卓創監測的母豬屠宰量沒有出現大幅上漲。后期產能仍需要進一步去化,持續的上漲趨勢還不明確。7月豬價上漲更多是供應面壓欄的單向拉漲,下游市場跟進動力不足。7月24日至31日,全國瘦肉型生豬均價累計上漲2.04元/公斤,而樣本企業日度屠宰量累計下滑3.8%。短時銷區大豬價格偏強或對市場仍有較強支撐,預計8月上中旬國內生豬價格或保持高位震蕩。
搜豬網分析師也認為,雖然豬價持續大漲,但下跌的風險正在累積,養殖戶需要警惕。如果沒有這波豬價的上漲,養殖戶加快出欄,加速產能去化,則有助于后續豬肉消費恢復后逐漸的持續上漲。而有了這波上漲,不僅會再次減緩去產能速度,甚至還可能引起一波二次育肥,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下半年豬肉消費好轉所帶來的豬價上漲利好,從而對豬價的徹底上漲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
在上海鋼聯農產品分析師吳夢雷看來,養殖端壓欄,體重逐漸增加,雖預示著短期出欄量的縮減,價格將有一定上漲,但對于遠期豬肉供給將產生較大影響。
她表示,當前能繁母豬基數仍很大,需求也遠沒有恢復到積極樂觀狀態。豬價上漲后,養戶主動去產能意愿更低,以及上半年的仔豬出生量等等方面考慮,生豬供給壓力仍是巨大的。目前市場遠沒到缺豬或者豬少的程度,加上出欄體重緩慢增加,居高不下的凍品庫容等等,預計8月份豬價將有所上漲,但限制因素較多。
“前期產能去化還是偏溫和,目前市場還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上述行業上市公司人士也提到,過去兩年養殖企業已經趨于理性,籌建項目也有部分暫停或終止,目前市場已沒有新增產能。不過已經形成的產能還會維持生產,行業整體去化還需要過程。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