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型河北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全省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突破1300億元
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從全國第25位提升至第20位;全省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由130億元增長到突破1300億元……1月4日,在河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河北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我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有關情況。
【資料圖】
強化末端落實,加快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把科技創新作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重要支撐,創新型河北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科技實力不斷增強。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從全國第25位提升至第20位;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從0.92%提高到1.85%,由第20位提升至第16位。
創新主體加速成長。承德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創新載體獲批建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總數達到1550家,是2012年的6.4倍;高新技術企業由825家增長到突破1.2萬家,由全國第15位提升至第9位;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達到44家,列全國第9位。
科技產出成果豐碩。“燃料電池車用空壓機系統集成關鍵技術”等一批重大技術取得突破;共有120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獎勵,其中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歷史性突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由130億元增長到突破1300億元。
特別是2022年,河北省持續增強服務意識,強化末端落實,加快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服務企業,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激發。精準組建由省內外院士、高水平專家組成的科技特派團進行“一對一”服務,已完成三批次266家“小巨人”企業特派團選派。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全省2022年前三季度已有1.68萬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加計扣除金額289.7億元,折合減稅額72.4億元。
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動能不斷釋放。在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組建首個任務型創新聯合體,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緊密銜接、產學研深度融合。2022年1-11月,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5.9%,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0.5%。
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得到有力支撐。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對吸引京津優質成果到河北孵化轉化的,給予最高500萬元支持。打造高新區項目建設主陣地,搭建“高新區綜合管理服務系統”,建立省市縣三級包聯制度,對省級重點項目“一對一”跟蹤服務。2022年全省高新區建設項目2121個,完成投資2346.13億元,投資完成率148.61%。
實施八方面行動,為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貢獻科技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將科技創新的戰略意義再一次提升到新的高度。“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屆三次全會部署,進一步增強建設科技強省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河北省科技廳副廳長李華峰表示,接下來,河北省將圍繞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的科技需求,實施八方面行動。
實施研發投入提升行動。持續加大對設區市研發投入增長的獎勵力度,對投入強度高于上年的設區市,每增加0.01個百分點獎勵100萬元。推行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制度,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的科技型企業,省財政按照企業上一年度享受優惠的實際研發投入新增部分予以補助。
實施“河北場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以企業為主體,聯合省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高效率氫燃料電池、新型儲能、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組織實施若干重大科技專項,推行重大技術研發“揭榜掛帥”,攻克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打造“殺手锏”技術。
實施“河北場景”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支持政府、企業、高校、院所共建中試熟化平臺,推動共享共用。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搭建河北省技術轉移機構服務平臺,實現業務一體化辦理。
實施戰略科技力量培育行動。集聚國內外一流科學家團隊,建設一流科技基礎設施,組織開展一流水平的技術攻關,努力實現從“0到1”的突破。在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領域,打造一批標桿產業技術研究院,開展產業共性技術攻關和重要產品重大裝備研發,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邁進。
實施科技企業服務行動。省市縣聯動實施服務企業行動,建立需求快速響應和服務對接機制。扎實推進專精特新“小巨人”科技特派團選派工作,深入推廣縣域特色產業科技特派團赴縣域開展服務。開展政銀聯動專題活動,加大科技信貸力度,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實施科技園區提檔升級行動。全力推進石家莊、保定、唐山、承德、燕郊國家高新區增比進位,推進滄州、衡水高新區晉升國家級。支持高新區精準謀劃“一區一主導產業”,打造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產業技術體系完備、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實施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行動。聚焦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我省孵化轉化,大力推進“1個平臺、2大載體、4個專項、12個合作園區”京津冀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建設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和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打造區域科技創新增長極。
實施創新生態優化行動。全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的各項任務落實,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升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支持科普事業發展進口稅收政策等普惠性政策,推動各項科技創新政策落實落地。(記者 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