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性通貨膨脹愈演愈烈,全球多家央行紛紛加入加息大潮。據悉,今年來已有超20多個國家央行加息超60次。
繼上周印度、澳大利亞再次開啟新的加息周期后,歐洲央行也于近日釋放加息信號。當地時間6月9日,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維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同時決定自7月1日起終止其資產購買計劃下的凈資產購買,計劃在7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將關鍵利率上調25個基點,并在9月再次加息。據悉,若歐洲央行如期在今年7月上調利率,這將是其十年來的首次加息。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如果9月份對2024年的通脹率預測仍為當前水平或更高,那么屆時加息幅度將可能超過25個基點。
那么,隨著全球新一輪、大范圍的加息潮開啟,大宗商品走勢又將何去何從?
光大期貨宏觀分析師于潔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美聯儲加息為代表,5月美國通脹同比8.6%續創40年以來新高,也超出預期的8.2%。從目前來看,美國住房通脹已經成為核心通脹的主要拉動項,其中權重最高的房租分項滯后房價漲幅一年半左右,有望保持相當堅挺,預計美國2022全年核心CPI同比水平仍相當高,足以支撐美聯儲連續加息。在通脹和緊縮相對確定的背景下,增長前景或成交易的關鍵,引發衰退交易的可能性增加,美國半年經濟放緩與明年經濟衰退幾無懸念。
(資料圖片)
“與此同時,隨著美聯儲的加息,除美國以外的國家受到的壓力也將更大,可以說是利空全球總需求。整體來看,美國衰退壓力大,同時高通脹制約美聯儲貨幣政策空間,那么從資產定價角度來看,估值不擴張,盈利下調,風險資產價格自然有下跌動能,因此,在衰退預期升溫背景之下大宗商品市場或有下跌風險。”于潔說。
中原期貨分析師邵亞男也表示,美聯儲加息周期的開啟和推進無疑將對大宗商品產生沖擊。自今年3月以來的美聯儲緊縮是歷史少有的“加息+縮表”同步或相繼開展的情形,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在以力控通脹、嚴防滯漲為核心目標的背景下,預計此次緊縮周期對大宗商品的沖擊是相對較強的,如果說2000和2018的兩次“加息+縮表”都或早或晚引發大宗商品回落的話,考慮到本次緊縮中縮表與加息的協同程度和縮表節奏與規模均遠超之前,那么本輪大宗商品更有理由因流動性承壓。
“總的來看,在美聯儲正式開啟‘加息+縮表’的周期后,長期而言大宗商品市場應是因為流動性收緊而向下承壓的。中期而言,市場走勢的矛盾將會是以供需基本面為主,工業品中能源板塊或因全球經濟增速下滑而需求回落,進而影響價格,能化、黑色和有色等作為周期性商品在整體需求走弱的背景下,將進一步有所分化,相較而言,農產品或更為堅挺,上方仍存空間。至于大宗商品后市能否及何時出現拐點,取決于美聯儲抑制通脹的實際效果和經濟增速的實際表現情況。”邵亞男說。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