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國外市場在天氣因素和政策的支撐下,內外棉花價差將持續倒掛;另一方面,國內豐產預期下,皮棉銷售進度緩慢以及成品庫存高企將持續制約棉花的上漲空間。因此,整體上,棉市外強內弱格局將延續。
(相關資料圖)
近期,棉價上漲主要是受到外盤天氣市的影響,內外價差再次拉大。展望后市,筆者認為,棉市外強內弱格局將延續,國內棉花上漲空間有限。后市主要關注的風險因素有:國家收拋儲政策以及產區天氣情況。
內外價差持續倒掛
紡服消費作為宏觀需求的典型代表,外圍棉花市場走勢持續受到美聯儲加息政策的明顯沖擊。美國批發和零售商庫存數據顯示,當前美國的產業鏈庫存達到歷史新高,后期補庫動力大概率減弱。當前海外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加息進程已經步入中后期,這將直接導致我國成品出口以及歐美秋冬訂單預期減量。
而國外市場在天氣因素和政策的支撐下,內外價差將持續倒掛。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新季美國棉花供給出現問題;另一方面是對于新疆棉的制裁使得我國紡服出口受到進一步的擠壓,目前我國出口美國的棉紡織品占比已從2020年的32%降至當前的20%。
天氣市逐漸淡去
今年美國50%以上的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南部得克薩斯州和西部加利福尼亞州等重災區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得州是美國棉花面積和產量最大的主產區,占到美棉總播種面積的57%,同時也是主要的出口區域。
美棉大漲,究其原因在于美國農業部8月供需報告將2022/2023年度美棉產量從7月的337.5萬噸大幅下調63.8萬噸至273.7萬噸,與去年產量相比下調107.8萬噸,調整幅度超過預期,這一產量基本上是近20多年的次低位。而調低產量主要受優良率和棄耕率的影響,特別是對棄耕率的判斷。美國農業部報告給出的棄耕率大幅上升至42.87%,創出歷史新高,次新高是2011年。我們對比了2011年和今年得州的降水和氣溫圖可以看出,今年墑情要好于2011年,因此對于優良率和棄耕率的數據市場給出了質疑點。
美棉收獲季節從8月一直維持到10月,目前來看,8月的氣溫還沒大幅高于2011年,若8月得州降水沒有出現異常,美國農業部9月報告再次下調優良率和上調棄耕率的概率和空間較低。接下來市場將重新回到需求端的交易。
去庫存周期漫漫
國內豐產預期下,皮棉銷售進度緩慢及成品高庫存是制約棉花價格上漲的實質性因素。根據主動去庫路徑來看,紡企織廠成品庫存高企,而原料庫存處于低位。近期棉花止跌維穩,原料端除了一些剛需補庫,低支普梳紗成交相對順暢,精梳紗成交依舊較為清淡,但也有所改善。下游整體還是處于較為低迷的狀態,紡織廠開機率低迷,且內外訂單急劇減少。雖然中美兩國進出口仍處于較高位置,但是大部分是跌價前期的訂單,數據具有滯后性,且去年國外經濟向好的訂單透支了今年的需求,對國外需求仍存疑慮。
隨著“金九銀十”傳統旺季臨近,紡企開工和補庫意愿有所提升。當前市場秋冬訂單少量下達,短單小單較多,但旺季行情仍不明顯,下游坯布廠繼續觀望,詢單積極性一般。目前雖然棉花供需環節有好轉跡象,但終端坯布庫存仍然不容樂觀,轉移的棉花庫存繼續在坯布端堆積。目前國內紡織產業面臨兩個長期利空因素:一是歐美零售和批發庫存持續累積,產業補庫動力大幅減弱,可能導致未來秋冬訂單減少;二是新疆棉禁令對我國外銷訂單形成較大沖擊,我國出口歐美棉紡織品占比持續壓縮。
從需求倒推上游明顯看出,國內售棉進度大幅低于往年,全國商業庫存也是處于較高位置,棉花高庫存在供給沒有出現大幅度變化下,最終還需下游的去庫來帶動上游去庫。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