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空對峙
目前來看,新季花生減產為盤面下方提供支撐,而需求不佳又制約著盤面上方空間。筆者建議,以區間寬幅振蕩看待花生期貨2301合約,后市關注原料價格抬升后油廠到貨量的變化情況。
【資料圖】
今年新季花生上市之后現貨價格一波三折,部分油廠于9月中下旬提前入市收購極大提振了市場情緒,河南、山東等地的通貨花生米價格一度漲至11000元/噸。而后,頭部油廠維持小規模的收購態勢,加之東北新花生米陸續上市,現貨市場情緒偏弱,價格有500—600元/噸的下滑。近期各主流油廠加大收購量,部分油廠有放低指標、增加含油獎勵的舉措,加之農戶和貿易商惜售,花生價格重新走強。
新季減產幅度較大
新季花生價格較上年度大幅上漲,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季花生減產幅度較大。由于年初與其他農產品特別是玉米比價不具備優勢,今年花生種植面積呈大幅縮減態勢,各主產區面積幾乎都有10%—20%以上的減幅。不僅如此,夏季南旱北澇以及河南、山東等地持續40°C以上的高溫,都對新季花生單產帶來不利影響。根據有限的調研樣本反饋,河南、山東、河北、東北等花生主產區的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全國花生減產或在兩成以上。
下游需求表現清淡
雖然新季供應端出現顯著下滑,但制約花生走出單邊上漲行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下游需求清淡。花生下游主要分為油用和食用,兩者消費占比分別為60%和40%。據食品廠方面反饋,今年疫情仍然呈現散點發生的態勢,對休閑食品的消費有著較大影響,國內訂單顯著下降。海外需求方面,考慮到海運費較高,訂單也遲遲不見起色,整體食品消費需求或較正常年份偏低20%—30%。油用方面,油脂消費量在今年下滑明顯,雖然花生油更偏居民用油,但在中秋節、國慶節的備貨旺季遇冷,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油用消費表現不佳。綜合來看,花生下游需求較往年有一成至兩成的下降。
關注收購的持續性
在新季減產及需求減弱逐步變成明牌后,油廠之后的收購節奏將成為花生行情走勢的關鍵。筆者通過復盤近兩個月的花生期貨走勢發現,期貨和現貨之間的聯動性顯著提升,其中影響價格的關鍵就在于油廠的收購態度。往年主流油廠基本會在新花生大規模上市之后,即在10月價格穩定再逐步入市收購。而今年魯花于9月16日便宣布部分分廠進行收購,這對大幅減產的年份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期貨價格也在后一交易日跳空高開并持續上漲。然而,10月初,市場逐步意識到主流油廠的收購量維持正常年份偏低的水平,貿易商對高價原料同樣持有觀望的態度,前期部分升水被逐步下跌蠶食,市場情緒再度低迷。10月底,主流油廠收購意愿逐步增強。截至11月10日的前兩周,規模油廠共采購原料花生約11.38萬噸,東北通貨花生米的現貨價格也逐步從10400元/噸漲至10700元/噸。
然而,油廠收購的持續性存疑。一方面,目前油廠的壓榨利潤較大,雖然一部分是由花生粕的歷史最高價所帶動,但隨著11月底進口大豆到港預期增強,豆粕現貨價格在年末下跌是大概率事件,花生粕對油廠的利潤支撐力度逐漸減小。另一方面,頭部油廠的花生油庫存仍然處于顯著偏高狀態,下游需求并未出現明顯好轉,當原料價格抬升后,油廠對高價的接受度或許并不樂觀。
期貨價格方面,新季花生減產為盤面下方提供支撐,而需求不佳又制約著盤面上方的空間。目前來看,多空雙方都不具備趨勢性行情的絕對邏輯優勢,關注原料價格抬升后油廠到貨量的變化情況,暫時以區間寬幅振蕩對待花生2301合約。(作者單位:建信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