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南美減產預期交易基本結束,美豆短期或延續高位運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USDA 2月的供需報告下調了美豆的壓榨需求,美豆期末庫存被上調至2.25億蒲式耳(1月報告預期為2.1億蒲式耳),此外下調了阿根廷大豆產量至4100萬噸,下調幅度450萬噸。至此,可以大致理解為市場對南美大豆產量威脅的計價基本結束,未來阿根廷的降雨情況已經邊際好轉。
具體來看,2月報告里對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供需的調整主要包括對產量、壓榨量以及期末庫存的下調:
產量方面,全球產量預期調減500萬噸至3.83億噸,其中阿根廷產量減少450萬噸(貢獻約90%)至4100萬噸,原因在于今年以來阿根廷四大核心主產區持續的少雨偏旱形勢并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巴西2022/2023年度大豆產量2月預期與前值1.53億噸持平。
壓榨方面,除美國下調壓榨量外,中國(下調100萬噸)、阿根廷(下調70萬噸)以及巴拉圭(下調30萬噸)、歐盟(下調35萬噸)壓榨量均有所下調,使得全球豆粕和豆油產量下降,全球大豆壓榨量調減340萬噸至3.24億噸。
期末庫存方面,2月報告下調全球期末庫存150萬噸,主要受產量和壓榨量變動影響所導致。全球貿易中阿根廷的出口下降與巴西和巴拉圭出口增加相互抵消,而阿根廷大豆進口增加則與歐盟大豆進口減少相抵消,因而全球進出口預期基本保持不變。
當前美豆尚未開啟下跌走勢的關鍵是美豆的出口進度向好,尚未被巴西豐產引致的出口增量沖擊,進一步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隨著巴西收割進程的加速,巴西出口放量會多大程度擠占美豆出口市場,當下USDA預估本季巴西大豆出口量將達到9200萬噸,若出口擠占兌現,巴西的豐產壓力有望向美豆平衡表趨寬松傳導。
大體上看,美豆在報告之后或面臨回調壓力,建議在2-4月規避高位多單。后續市場的博弈重點為2023年美豆種植面積(初步預估為8800萬英畝),3月-4月我國大豆到港,2-4月國儲大豆銷售等因素。
【玉米:減產疑云仍在,南美撲朔迷離】
USDA公布的2月份月度供需報告中,美玉米需求下調2500萬蒲至138.9億蒲式耳,將期末庫存上調2500萬蒲至12.67億蒲式耳,其他產需數據均保持不變。整體庫消比從0.089升值0.091,環比偏寬松。1月的USDA將阿根廷玉米產量由1月份的5200萬噸調低至4700萬噸,巴西玉米產量保持不變。
上述的表現使得美盤玉米繼續上行,不過我們認為其中仍有潛在利多因素存在。
其一,從周度乙醇消費情況來看,美國本土乙醇加工量呈現季節性周比下降的趨勢。這一點與潛在需求降低情況不一致。即使從宏觀經濟數據來看,美國經濟數據仍表現為恢復的階段,如果需求并未降低,伴隨出行進一步恢復,需求的減量將被畫上問號。
其二,雖然本次USDA并未將巴西產量下調。但考慮到二季玉米仍在播種初期,22/23市場年度的產量仍舊撲朔迷離,巴西的降雨繼續推遲大豆收獲,二季玉米播種延遲,根據CONAB的數據,截至2月4日,巴西玉米播種率10.75,低于去年同期的22.4%,播種延遲也反映在該機構也在昨晚早前的時間對其年度產量進行下修至1.23億噸的調整。巴西的產量仍然撲朔迷離。
整體來看,美玉米仍在上方保持震蕩態勢,考慮到去年600美分之際,市場面臨著乙醇長期預期下調,巴西玉米正式發運到中國的消息共同作用。上述信息逐步被交易掉的時間點,全球供應收緊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外盤價格仍將對國內市場提供下方支撐。
(文章來源:中信建投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