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生物多樣性之美—“濕”意盎然的生態答卷網上主題宣傳“行走江蘇濕地城市”采訪活動正式啟動,來自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等30多位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的記者用鏡頭和文字開啟一場獨特的采風之旅,沉浸式體驗我市濕地風光,深度感受濕地城市鹽城的魅力。
時值初夏,一望無際的條子泥灘涂上,層層沙脊遞接著細碎波光,延至海天相接處。720高潮位棲息地上,透過望遠鏡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雁鴨類候鳥、鷺類、鷗類在水面自由起飛、戲水、打鬧,壯觀的場景引得在場的記者們贊嘆不已。
【資料圖】
長江網記者 施丹:“這是我第一次來條子泥濕地風景區,我以前確實沒有說來過海邊,看到過這么多候鳥在這里休息或者玩耍什么的,我覺得這里做的一些濕地生態保護建設還是非常好的。”
央廣網 顧煬威:“這里的濕地環境非常好,早上的空氣質量也非常好,通過望遠鏡我還能看到很多的鳥類正在覓食、嬉戲,讓我感到非常驚喜,也非常推薦大家來到鹽城條子泥濕地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奇妙景色。”
在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者團一路走、一路看,拿起相機拍攝、舉起話筒采訪,在親手投喂麋鹿的互動中,用心聆聽著講解內容。他們表示,這里麋鹿奔歡,盡顯人與自然和諧之美,更是展現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大美鹽城生態底色。
人民網 黃啟源:“最早一次是2019年來的,時隔四年之后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我們這個麋鹿的活動區域越來越廣,從麋鹿范圍的擴大,我覺得我們麋鹿的保護工作是越來越好。從麋鹿的保護工作,也可以看到我們整個濕地的保護,濕地的多樣性工作也是做的越來越好。”
南海網 蔡千嵐:“這里與海南的麋鹿不同,大多是以放養的方式生活,放養的生活和自然的環境,使他們的生活十分的悠閑,歡迎大家來鹽城親身地感受一下它們的生活環境,感受鹽城的生態之美。”
初夏的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鶴鳴呦呦,生機勃發。數十只丹頂鶴走出籠舍飛向天空,優美的姿態被記者們的鏡頭完整地記錄了下來。在深入了解了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就之后,記者們紛紛表示,將運用鏡頭語言展現出保護區獨有的自然稟賦,傳播鹽城的生態之美。
現代快報 王菲:“鹽城珍禽保護區是丹頂鶴的主要聚集地,每年約85%的丹頂鶴都會來此過冬,并且這里的生物多樣性也非常豐富,包括動植物、鳥類等都非常豐富。”
中國新聞網 谷華:“作為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上重要的棲息地,這里生態優美、鶴舞翩翩,到鹽城看世遺,一起聚焦生態之美,展現鹽城推進濕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展現新時代濕地保護的鹽城答卷。”
責任編輯:蔣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