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月22日土耳其,俄羅斯,烏克蘭和聯合國四方達成協議。在伊斯坦布爾建立協調中心并確保糧食運輸安全,俄烏雙方都不攻擊運輸農產品的船只,包括尤日內港,切爾諾莫斯科和敖德薩三個烏克蘭港口將開始向外運出糧食和化肥。
2. 市場預期烏克蘭能出口2000-2200萬噸谷物和其他農產品,但市場同時也理性認為需要2周時間才能實現出口,這三個港口的出口能力有望恢復到500萬噸每月。
在8月1日第一艘裝載著玉米的船只離開敖德薩開始計算,本輪協議帶來的航運恢復已經經過了近1個月。本文意在介紹本協議的執行情況。
(相關資料圖)
一、差強人意-8月協議的執行情況
截至8月27日,四方協議共保證了46班自烏克蘭出發的,57班前往烏克蘭的船只安全完成航程,共有超過100萬噸糧食與農產品從黑海的三座協議港口發出(敖德薩占比約18%、尤日內港約21%、齊爾諾莫斯克港約60%)。單從8月數據來看,四方協議下糧食出口的速度一定程度上低于預期的每月200萬噸到500萬噸。
而航運效率獲得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可能較為有限。在四方協議的規定下,每一艘進出烏克蘭船只都需要經過協調中心的檢查,以避免武器、人員的走私,故每次航程都需要協調中心的授權。此外,由于四方協議不涉及排雷協議,故這些獲得授權的船只必須按照固定航線,經過數個檢查點才能達到目的地,仍存在一定的風險。也不難理解,船運保險依舊存在較多的復雜性、與執行上的困難(四方協議、協調中心不會涉及保險)。
目前運出烏克蘭的農產品的流向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從目前目的地來看,運出烏克蘭的貨物中僅有3%運往非洲的欠發達國家(吉布提、黎巴嫩),絕大部分運往那些有足夠經濟能力的歐洲、亞洲國家,供其調整自身的供需平衡表。
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號召富有國家為更多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債務豁免等支持以購買這些運自烏克蘭港口的糧食/農產品。故運出烏克蘭的糧食對緩解全球,尤其是欠發達國家的糧食危機的幫助可能較為有限。
此外,俄羅斯的化肥依舊難以出口,為新一季全球農產品生產蒙上一層陰霾。雖然俄羅斯農產品與化肥并不在美國與歐盟的制裁清單上,但由于金融結算,保險系統與貨物運輸方面的制裁,俄羅斯難以出口其化肥與農產品。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出口國。TFI數據顯示,俄烏沖突爆發前,俄羅斯占全球氨肥出口的23%,尿素出口的14%,磷肥出口的10%,鉀肥出口的21%;俄羅斯化肥的主要出口國為巴西(21%)、中國(10%)、美國(9%)和印度(4%)。
俄羅斯外交部8月26日表示,目前有7-800萬噸化肥和足以為1億人提供食物的原材料被堵在港口。
綜上所述,從目前的情形來看,黑海糧食出口的四方協議對解決全球糧食危機的幫助較為有限。在沒有保險等金融、政治領域轉機的前提下,俄烏兩國的農產品、肥料出口依舊困難重重,不僅拖累了2022年的糧食供給,更可能加劇2023年的糧食供給不足,可能為對應的大宗商品帶來額外的支撐。
(文章來源:中信建投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