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于天然氣短缺,亞洲國家今年開始提前儲備用于發電的燃料油。盡管燃料油會產生更多污染,但對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國家而言,環保議題目前只能讓位于確保電力供應。
能源情報公司Vortexa數據顯示,日本8月燃料油進口量飆升至四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并且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保持高位。與此同時,孟加拉8月燃料油進口量達到了去年同期的兩倍多。
(資料圖)
Vortexa高級燃料油分析師Roslan Khasawneh稱,日本燃料油進口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繼續保持強勁,而韓國和巴基斯坦等至少會維持目前的進口規模。
Khasawneh指出,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天然氣進口國,如果該國決定減少俄羅斯天然氣的進口量,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對燃料油以及其他替代能源的需求。
盡管日本跟隨歐美腳步,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禁止進口后者的煤炭,但日本貿易公司上月末重申,他們將繼續保留在薩哈林2號液化天然氣項目中的股份。
“薩哈林2號”是石油和天然氣復合開發項目,涉及的石油儲量約為1億噸、天然氣儲量約為4000多億立方米。薩哈林2號的LNG年產量達到1000萬噸,其中600萬噸出口日本,大約占日本天然氣進口量的10%。
環保議題被迫讓位
燃料油最常見的用處是為船舶提供動力,不過在天然氣供應短缺時,它也是公用事業公司長期的備用選擇。除了燃料油之外,全球多國延長了一些老舊的燃煤電廠的使用壽命,并對核能持更加積極的態度。
亞洲國家,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已經逐步淘汰了燃油發電廠,但能源危機迫使它們重新評估這一計劃。通常而言,發電廠基本只會使用一種燃料,只有少數發電廠能靈活地轉換到替代燃料。
咨詢公司Rystad Energy分析師Sofia Guidi Di Sante警告:“盡管我們在歷史上見證了液體燃料發電廠的快速淘汰,但(它們)的使用率仍有復蘇的可能。”
日本通常會在11月至2月增加低硫燃料油(LSFO)的進口量,而南亞國家一般會在夏季大量購買高硫燃料油(HSFO)。兩種燃料目前的價格都相對較低,部分得益于俄羅斯增加出口量,這也增加了它們的吸引力。
如果說日韓等富裕國家尚且有選擇余地,而南亞一些相對貧窮的國家或許只能轉向污染更嚴重的替代燃料,他們已經直面停電危機,防止電力供應進一步惡化才是當前最重要的。不過,無論是日韓,還是南亞,環境議題目前都被暫時擱置在一邊,這一點并無本質不同。
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亞洲石油市場分析師JY Lim預計,至少在2023年初之前,天然氣供應短缺都會支撐亞洲的燃料油需求。日本的LSFO,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的HSFO尤其如此。
(文章來源:財聯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