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的“生鮮第一股”走到崩潰邊緣,沉寂一年后,每日優鮮還能拿到近2億“救命款”,實屬不易。
8月4日,每日優鮮發布公告稱,分別與兩名投資者簽訂兩份融資股份購買協議,并與一家數字營銷服務商Mejoy Infinite Limited簽訂股份購買協議,融資2700萬美元(約合RMB1.9億元)。消息一出,當日股價飆漲330%。
【資料圖】
截自騰訊自選股APP
據最新融資條款分析,每日優鮮接下來的業務方向可能會分為兩類:
一類是自營品牌零售,這是他們曾經重度投入的業務,雖已停滯,但依舊沉淀著大量的電商客戶,隨時可能被激活。
另一類是數字營銷服務,此前,每日優鮮智能生鮮市場業務就是為商家提供支付、在線營銷、CRM等SaaS服務,但該業務在“暴雷”js后已經砍掉過半,僅保留了“自有品牌零售”業務。包括此次收購的Mejoy Infinite Limited也具備較強的數字化營銷基礎。
回看每日優鮮過去,創立于2014年,次年5月首創“前置倉”模式,以30分鐘極速達,縮短配送時間以吸引消費者,獲得資本青睞。
2021年6月25日,登陸納斯達克。
但好景不長,從上市一開始就“跌跌不休”。2022年每日優鮮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其營收分別為61.3億元、69.52億元、27.61億元;凈虧損分別為16.49億元、38.5億元、15.23億元。
由于資本的無序擴張,團隊管理等原因,昔日“生鮮第一股”跌落神壇,自此開啟了長達1年的企業自救,期間,包括關閉極速達、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業務以及優化員工等措施。
此次融資后,或許將預示著每日優鮮正式從“生鮮零售商”轉型為“數字營銷服務商”。
納斯達克也授予公司至多60個“日歷日”的寬限期,以恢復合規。
每日優鮮CEO徐正在公告中表示:“很高興能收購Mejoy InfiniteLimited,并使其成為我們的一編程部分。我們HOGKVw相信,這項收購將充分利用我們在網絡營銷和電子商務行業的廣泛市場知識。”
據見實觀察,每日優鮮的這場“翻身仗”是有可能打贏的,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從“重資產”的生鮮電商轉型為“輕資產”的企業服務,大大降低了營運成本。雖然這種模型下,企業很難在短期形成規模優勢,但更高利潤空間的企業服務業務或將在短期內為每日優鮮“續命”。
二是,從“自營品牌”生長出“企業服務”子業務,甚至成立子公司的案例不勝枚舉。百果園、華住集團、自然堂、九州通醫藥等一眾行業頭部品牌都屬于此類“雙核驅動”的公司。
起死回生并非“個例”,只要還有一線生機。資本的核心是要求企業實現無限增長,這也意味著商業神話和商業悲劇也將不斷發生。
羅android永浩欠債6億,仍能上演了一場“真還傳”;瑞幸咖啡“暴雷”后仍能通過私域自救;蔚來汽車2018還掙扎在生死邊緣;遭遇巨大危機的新東方仍能通過東方甄選涅槃重生。
資本的游戲仍在繼續,“1.9億+新公司”是否會成為每日優鮮的救命稻草?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