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從今天(2月14日)在唐山市召開的全省水資源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2023年河北省將圍繞建立健全管控指標體系、提升計量統計能力、強化取用水監管、深化拓展改革創新等方面,開展水資源管理“五大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轉變,構建現代化水資源管理新格局。
水資源指標管控能力建設行動。重點開展河流水量分配、確定地下水管控指標、推進區域可用水量確定、實施生態水量清單式管理、復核已建水利工程生態流量、制定復蘇母親河“一河一策”方案等工作。其中,各地按管理權限對符合條件的河湖逐一制定河湖基本生態水量保障實施方案,并將基本生態水量保障目標納入水資源調度方案和年度調度計劃,根據來水和用水需求變化情況,因地制宜實施水量動態調度。
取用水計量統計能力建設行動。建立整合計量子系統,提升用水核算數據準確度,打通省平臺下各子系統間壁壘。省級層面進一步整合各類計量數據,實現非農水資源稅納稅人、水源熱泵和地熱水、大中型灌區渠首、農灌機井以電折水,以及試點縣范圍內農灌機井器具計量等計量數據的同平臺匯聚和融合。建立省級用水核算直報系統,動態更新社會經濟統計數據,開發區域供用水平衡軟件功能,實現自動化、便捷化的區域用水推算、供用水量平衡適配以及區域用水量成果校核。破除用水統計與許可系統、稅改系統、計量系統之間融合障礙,解決取水計量和用水統計之間的數據脫節問題,實現省平臺各業務子系統間的信息貫通、數據共享和資源復用。同時,基于計量系統和用水統計系統最新建設成果,每月匯算出全省最新用水數據,及時掌握用水信息。
取用水長效監管能力建設行動。強化取用水長效監管能力,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加強違規問題整治,持續推進關井行動,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并做好業務培訓調研指導。對區域內用水達到或超過總量控制指標90%的,及時進行預警,限制審批新增取水許可;達到或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暫停審批新增取水許可。對停批限批的,各市要組織相關縣研究制定許可水量削減方案,在水源置換、節水增效、水權交易等方面研究落實具體措施。同時,建立水資源監管信息月報機制,每月將用水量核算情況、取用水監管情況等整合匯編并定期向市縣印發,為水資源管理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水資源智能管控能力建設行動。推進水資源智能管控能力建設,主要包括非農取水計量核定、計量監控項目建設、地下水位監測管理、水資源管控課題研究等內容。其中,2023年在77縣(市、區)新建1200余個農灌機井“以電折水”監測站,在18個縣(市、區)實施農業灌溉計量示范項目建設,對7.7萬余眼農灌機井安裝在線計量監控設備;在秦皇島、唐山、滄州沿海地區,開展海水入侵狀況調查和監測體系建設,進一步摸清海水入侵范圍、程度,有針對性地研究提出防治措施。
水資源管理改革創新能力建設行動。創新舉措研究出臺水資源剛性約束政策措施,探索農灌計量長效建管模式,推進用水權改革和交易,強化取水許可“放管服”改革,推進察汗淖爾流域生態保護。結合2023年試點縣農灌機井計量設施安裝,對不同區域不同模式下農灌計量建設管理的成本、效果等進行深度對比和評估,凝練總結農灌計量建設和運維科學路徑,擇機有序擴圍。進一步簡化取水許可申請要件、精簡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進一步研究取水許可告知承諾制的管理方式,細化完善適用范圍、辦理程序和具體措施,減少市場主體辦事成本,提高辦事效率。(河北日報記者 王育民)
關鍵詞: 水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