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A發布9月棉花供需展望報告,整體來看,22/23年度供需格局偏利空,但實際調整符合USDA旗下FSA預估,對盤面利空影響有限。
(相關資料圖)
【美棉部分】
①21/22年度供應端維持不變,出口下調3萬包至1462萬包(折318.72萬噸),期末庫存上升25萬包至375萬包(折81.75萬噸)。
②22/23年度產量端整體上調126萬包至1383萬包(折301.49萬噸),主因種植面積的大幅上調131萬英畝至1379萬英畝,收獲面積預估跟隨上調75萬英畝至788萬英畝,棄種率、單產變化不大,均維持在42.86%和843英磅/英畝。需求端上調出口量60萬包至1260萬包(折274.68萬噸)。期末庫存上調90萬包至270萬包(折58.86萬噸)。
【全球部分】
①21/22年度產量端下調5.4萬噸至2519.2萬噸,下調對象為巴西(-10.9萬噸,-4.17%),上調澳大利亞產量(+5.5萬噸,+4.59%)。上調消費量5.3萬噸至2601萬噸,上調對象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期末庫存上調1.5萬噸至1846.1萬噸。
②22/23年度產量端上調31.2萬噸至2578.9萬噸,主要上調對象在于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抵消了巴基斯坦的減產(-15.3萬噸,-11.33%)。消費端下調10萬噸至2582.8萬噸,主要下調對象在于巴基斯坦和越南。期末庫存上調43.2萬噸至1845.3萬噸。
本次報告最主要的利空點在于美棉新年度種植面積的調整上突然增加131萬英畝棉花種植面積實屬有些違和感,這也是1973年以來美國農業部在9月棉花新年度預估上最大幅度對種植面積的調整,畢竟按照實際生長進度,目前已經屬于生長后期和收獲前期。
但也可以看到,這與美國農業部下屬另一家機構FSA的種植面積統計相符合,根據9月2日FSA最新統計,全美棉花種植面積為1351.91萬英畝,其中有308.17萬英畝棄種面積,棄種率為22.79%。
FSA是USDA負責農場服務的部門,其負責的農產品補貼計劃要求農民如實申報其種植的不同作物面積以獲得國家補貼,農民為申請補貼計劃申報的面積即為FSA注冊面積的主要來源,其數據來源與NASS明顯不同,NASS主要根據自己調查的結果、作物的衛星圖像,并考慮FSA報告的種植面積,對作物的種植面積和收獲面積進行調整、估算、確定。另外,FSA的注冊面積數據自每年8月公布以來要逐月調增,但由于其數據來源是農民報告的種植面積,該報告面積數量只會逐月出現遞增。因為并非所有生產者都會向FSA報告他們的種植面積,而NASS的估計值代表了所有的種植面積,所以NASS報告的種植面積將始終大于向農業服務局報告的種植面積。
從FSA運行機制來看可以推測:1、棉花種植面積未來調整的幅度要遠弱于棄種面積的調整幅度,意味著該機構給出的22.79%的棄種率統計偏低估,后期隨著棄種面積逐漸申報,棄種率將向上調整;2、NASS低估了去年棉花高種植收益帶來的種植意愿擴張,而今隨著FSA的數據修正,種植面積再無下調可能,甚至還存在向上調增的可能性。綜合來看,隨著美棉生長環境企穩,得州干旱狀況緩解,USDA產量端數據在已經考慮進最惡劣的棄種率的情況(42.86%)下,美棉產量預估數據逐漸向上修復可能是未來美國農業部棉花供需報告重要調整方向之一。
(文章來源:中信建投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