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OH,俗稱燒堿、火堿、苛性鈉,為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強堿,一般為片狀或塊狀形態,易溶于水(溶于水時放熱)并形成堿性溶液,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氣中的水蒸氣(潮解)和二氧化碳(變質),是一種國民經濟基礎性化工原材料,用途十分廣泛,主要用于生產紙漿、氧化鋁、肥皂、染料、水處理、人造絲,冶煉金屬、石油精制、棉織品整理、煤焦油產物的提純,以及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及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制取硼砂、鉻鹽、錳酸鹽、磷酸鹽、生產聚碳酸酯、超級吸收質聚合物、沸石、環氧樹脂、磷酸鈉、亞硫酸鈉和大量鈉鹽、藥劑及有機中間體,舊橡膠的再生)等方面。
(相關資料圖)
燒堿可分為液體燒堿和固體燒堿。液體燒堿簡稱液堿,即氫氧化鈉溶液,表現為無色透明液體。按氫氧化鈉質量分數又可分為 30%液堿、32%液堿、42%液堿、45%液堿、50%液堿等,取決于生產工藝的使用,目前市場生產的一般濃度為30-32%或40-42%。
固體燒堿簡稱固堿,主要外觀形態為片狀。固堿表現為無色透明晶體,按氫氧化鈉質量分數可分為 73%固堿、95%固堿、96%固堿、99%固堿、99.5%固堿等系列產品,含堿量相對液堿更高。從外觀形態上,固堿又可分為片堿和粒堿。我國的固堿市場以片堿為主,主要原因是片堿具有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使用場景多、市場需求量大等優點。
中國燒堿行業產業鏈上游主體為原鹽供應商,為燒堿生產企業提供原材料;中游主體為燒堿生產企業,負責燒堿的生產與銷售,是燒堿生產技術的所有者;下游主體為燒堿需求生產企業。
(1)上游
原鹽根據來源可分為海鹽、湖鹽、井礦鹽3類,湖鹽占比55%左右,海鹽占比30%左右,井礦鹽占比15%左右。從產地分布來看,中國的制鹽工業不斷發展,已經形成北方沿海地區大型海鹽生產基地,中、東及南地區井礦鹽產業帶以及西部湖鹽生產基地三大制鹽產業帶。
從原鹽應用領域上看,燒堿、鹽酸等氯堿工業產品是原鹽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占比約83.1%,上游原鹽供應充足,產品銷售依賴氯堿工業,中游燒堿生產企業整體議價能力較強。
原鹽是燒堿制作最主要的原材料,我國原鹽資源豐富,為燒堿行業的發展提供保障。不過受產能過剩、結構調整的影響,兩堿行業產能增速顯著下降,對于原鹽需求增速放緩,原鹽行業整體開工率2018年以后明顯下滑,產量同比下降。據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原鹽產量下滑至5154.6萬噸,同比下降3.9%。
(2)下游
燒堿氧化鋁、化工、造紙、印染是燒堿的主要下游消費領域,所需燒堿約占燒堿總需求量的四分之三,其中氧化鋁為燒堿最大應用領域,需求占比三成左右。
1)氧化鋁
鋁土礦主產區為廣西、河南、山西,三省產量占全國的79.52%。同時,作為沿海省份,山東沿海港口眾多,煙臺港為我國最大的鋁土礦集散地。因此,氧化鋁生產企業相對集中于鋁土礦資源豐富、進口量高的地區,行業呈現區域性分布。2017-2021年,氧化鋁年產能持續增長,產能從8239萬噸提高至 8924 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 2.02%。2022 年預計新增產能 1150 萬噸,占2021 年總產能的12.9%。行業擴張速度較快,對燒堿需求將快速提升。最近幾年燒堿市場主要受到氧化鋁行業支撐,對于氧化鋁企業依賴程度提高的同時,削弱了燒堿行業的議價能力。
2)化工、造紙、印染
化工方面,燒堿主要用于生產硼砂、甲酸、草酸、苯酚、磷酸鹽等化工產品,不同產品需求呈現不同季節性波動,可起到需求互補作用;造紙是燒堿需求第三大行業,但中國造紙行業整體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后期造紙行業對燒堿的需求在現有基礎上增幅較小;印染是燒堿需求第四大行業,過去五年,中國印染行業整體產能下滑,印染企業三廢處理成本提高,產能落后中小企業不斷被淘汰,對燒堿出貨量產生一定影響。
(文章來源:國投安信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