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標題很長,聽起來是語氣很強烈的反問,沒錯,我就是那個被問的人。
(資料圖片)
期貨交易,因為是保證金制度,帶有杠桿特征,一旦持倉保證金不足,又不能及時補足保證金就可能面臨強平甚至穿倉的風險,所以我們平時交流的時候,都會說新手一定要輕倉,不要滿倉。
但是當我們去了解一下那些在期貨市場上創造收益奇跡的傳奇人物,無一不是在某些大的行情中重倉殺入,并且不斷的通過浮盈加倉,才在短期內完成巨額的財富積累。比如我們熟知的一個農民的億萬傳奇,便是一波大蒜現貨電子盤,再加上一波棉花的行情成就的。
那么到底該輕倉還是重倉呢?與之類似的疑問還有很多,如有人做交易強調紀律,也有人強調要隨機應變,有人說要順應市場走勢,有人說物極必反,有人說做期貨要懂得很多,有人說做期貨不需要懂很多,只需要跟隨市場就行……
太多諸如此類的困惑困擾著我們,而答案其實不應該是向外尋找,而是向內。
1
2017年的夏天,傅海棠來武漢為新書做宣傳,我有幸和傅老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當其他人問完行情方面的問題后,我小心翼翼的問了傅老師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在期貨市場獲得大筆財富之前,經歷了數年的虧損甚至爆倉,那段時間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沒想到的是,傅老師聽完這個問題很感觸:我那些年里,可以用“活不成、死不成”來形容。活不成是因為一直虧錢,沒錢,家人不理解不支持,死不成是因為自己作為一個男人,對家庭對朋友還背負著責任。這種情況下,只有期貨一條路,必須走到底!
這個聽起來就很像是期貨版的“我哪懂什么堅持,全靠死撐”!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看到傅海棠、林廣茂這些期貨市場的億萬傳奇之后,投身到了投機市場。但是他們往往大大低估了在這個行業內獲取成功的難度,一頭扎進來,落個鼻青臉腫,要么黯然離去,要么苦苦支撐。
各行各業其實是有共性的。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的時候,我們要全面了解它,看到這個行業誘人之處的同時,也要看到背后隱藏的陷阱。同時更要認真審視自己,認真的問自己來這個市場是為了得到什么,為了得到這些自己又愿意承擔些什么?
2
期貨市場是一個什么樣的市場?
是一個能讓參與者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繁榮的市場嗎?顯然不是。期貨是一個負和市場,所有參與者之間撮合成交的機制下,我贏的一定是別人輸的,別人贏的則是我輸的。這是一個為了給實體經濟提供風險轉移的場所,個人投機者在這個市場扮演的就是風險承擔的角色,從這一點來看,這個市場從設計之初就對散戶不友好。散戶要想在這樣的市場獲得利潤,如同火中取栗、刀口舔血。這么殘酷的生態環境,我們難道還會將炒期貨當做是一個簡單輕松賺大錢的事情嗎?
認識到市場的殘酷性,才能讓我們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才能讓我們以更加敬畏的心態,努力的學習。然后,我們還要對自己有透徹的認識。
3
怎么樣才算自我認知透徹呢?
說到自我認知透徹的,我總會想起這樣一個人,天門農村人,高中畢業后就到建筑工地上干活。機緣巧合接觸到期貨,前面也是不得要領一直虧錢。后來改變交易模式,每次打工攢個3、4w,看好一個品種就全倉進,盈利了就浮盈加倉。終于做到了一波螺紋鋼的空頭行情,不斷的浮盈加倉,一路做到幾十萬,趕巧在房價大漲之前,出金在武漢買了套房子。后面幾年,工作照舊,期貨上仍然重復著這樣的模式,雖然還沒有抓到屬于自己的第二春,但總體來說,活得身體健康,心態積極。
說起為什么會選擇這樣做的時候,他說主要是自己想明白了,以自己的條件想要在武漢買房立足,看似風險很大的期貨,反倒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自己能承擔的就是每年幾萬塊錢的工作收入,只要能在期貨上抓住一波大的趨勢行情,就能實現資金量的一個大的跨越。反觀和他一起出來打工的同齡人,踏實本分的一年攢幾萬塊錢,好多年才能夠個首付,花錢隨意的,一年吃喝玩樂下來,存不到錢不說,還欠一堆信用卡。
相比于期貨市場上耳熟能詳的大佬,這個收益算不了什么,但是我卻非常的佩服他,因為他是真正活明白、看透徹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能承擔什么,才能明確自己要做什么!也因為如此他的滿倉就顯得如此的合理。
4
進一步的,我們還會發現,其實所謂資金管理,表面上管理的是我們的倉位,資金配置等等,其實質管理的是自己的“欲望”。誰都想賺錢多又快,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金融市場,利潤永遠是風險的產物,而非情緒!新進市場的交易者,往往被情緒主導,幻想著一夜暴富,滿倉進出,卻根本沒有想過風險,或是想到但有心存僥幸,最終逃不出暴虧出局的命運。
不加限制的欲望,意味著無限放大的風險。資金管理就是套在欲望上的一把枷鎖,防止欲望失控。所有度的把握上,其實考量的都是我們愿意或者能夠承受多大的風險去博取相應的收益。
我們常說要控制倉位,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極端的風險偏好者,你來到這個市場,追尋的就是高杠桿的刺激,那么,重倉就顯得如此的順理成章,等待市場宣判結果時,是盈是輸,也都泰然自若。
但如果只想承擔有限的風險,那就認真的去學習理解市場,去摸索適合自己的生存模式,用好手中的每一分錢的本金。
5
交易這個行當,不同于其他行業,像我以前是搞鑄造的,有各種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提供指引,但是交易領域不存在一個面對任何市場都絕對的,大家都認可的交易準則和標準。行情的反復無常,常常將上一秒還看似無比英明的決定,變得讓人懊惱不已。
不同理念的交易者,往往也會相互看著不順眼,張三看李四,覺得這就是個純傻逼,也可能手機屏幕前的您,也是這么看我的!
但是沒關系,期貨交易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事情,或許根本沒有對錯之分。幸運的是,對于我們交易者來說,目的并不是尋求別人的認可,而是賺錢。市場上永遠不缺乏成功者,但也沒有誰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欲帶王冠,必承其重!什么時候我們自己能夠想明白、看透徹了,離成功也更近了!
(文章來源:美爾雅期貨)
關鍵詞: 期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