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歐元區正面對通脹高企、能源危機、歐元貶值等復雜局面,日本也受到通脹和日元快速貶值的雙重壓力。隨著美聯儲激進加息,美元持續走強,多國面臨輸入型通脹加劇和本幣貶值的危機。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財務省10月31日發布消息稱,日本政府和央行10月(9月29日~10月27日)干預外匯市場耗資達到6.349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118億元),連續2個月創新高。在日美利差擴大的背景下,本輪從9月起對日元貶值進行的干預規模累計已達9.1881萬億日元。
(相關資料圖)
另外,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新興市場國家在美國大幅加息和美元走強的反作用下,陷入本國貨幣貶值和利率上漲的連鎖反應中,甚至擔憂出現債務危機。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嚴厲批評發達國家加息“是輕率的賭博”。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雒佑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元大幅加息對全球資本造成虹吸,“便宜錢”從亞歐大幅流失,國際市場對美元的需求超預期擴張,在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美元大幅走強。而美元升值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揚,對非出口型國家來說造成較高的負擔,對全球經濟的回暖也會造成沖擊,比如歐洲、東亞以及東南亞,這些地區的國家貨幣較年初已經貶值超10%甚至更多。
“為了抑制惡性通脹,美聯儲后知后覺采取了暴力加息試圖遏制通脹,未來必將導致復雜的外溢效應。”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自2022年3月份美聯儲開啟新一輪加息周期以來,美聯儲5次加息已經累計300個基點,創1981年以來美聯儲最密集、最激進加息紀錄。美聯儲持續激進加息、急劇收緊流動性,導致全球資本迅速回流、美元快速升值,并對全球產生強烈影響:不僅讓全球經濟面臨高通脹、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滯漲”風險,也讓更多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面臨本幣貶值、通貨膨脹、經濟衰退、主權債務危機甚至系統性金融風險。強勢美元已經并將繼續對非美元國家和全球市場帶來巨大的外溢風險和放大效應。
王軍進一步分析,僅就美國而言,通脹居高不下將繼續強化加息預期,使無風險利率飆升,未來美國股市、國債大概率還將劇烈波動,并通過金融市場和匯率波動向新興市場蔓延,全球經濟衰退的概率也將進一步加大。
由于“美元霸權”不斷收割世界財富、威脅越來越多國家的經濟安全,不少國家已經意識到,有必要擺脫美元的統治地位,并采取實際行動開始了“去美元化”進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20年里,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今年一季度的占比為58.88%,顯著低于2000年前后超過70%的占比,這表明各國央行在逐步減持美元。
俄羅斯已經率先宣布推動“去美元化”,其中標志性一點就是俄羅斯央行不斷減持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到今年1月,美元份額已減少到10.9%;伊朗經濟部長7月26日表示已確認在伊朗同俄羅斯的經濟和商業貿易中不再使用美元交易;印度央行表示,已經建立了用于國際貿易的印度盧比結算機制,并立即生效;以色列央行今年開始將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而此前只持有美元、英鎊和歐元三種貨幣……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去美元化’進程雖已開啟,但道阻且長?!蓖踯娬f,在可預計的一段時期內,美元憑借其強大的經濟、軍事、科技和金融實力,以及歐元、日元和英鎊的相對衰落,仍將維持其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雒佑也認為,短期內美國還不會喪失其全球主導的地位,美元也會持續的作為全球最重要的貨幣而存在,要完成脫鉤需要更長的時間和謀劃。“但是,‘去美元化’是必然的趨勢,將全球經濟命運捆綁在單一貨幣上本就是不理性不健康的,各國之間的貨幣互換、匯率與美元脫鉤、加大對其他貨幣的儲備、直接采取某種貨幣進行結算等,都是有益的嘗試?!?/p>
(文章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