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黃金價格在美聯儲加息和世界風險事件之間反復橫跳,但隨著下半年美聯儲加息的力度加強,多頭逐漸乏力,從最高上漲15%,到現在下跌10%,目前黃金價格徘徊在1650美元/盎司附近,有分析認為如果11月美聯儲繼續大力度加息,黃金可能會考驗1600美元/盎司的支撐。
(相關資料圖)
隨著黃金價格下降,“中國大媽”啟動“買買買”模式,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今年三季度中國的金飾需求出現了5%的同比小幅增長,相較二季度則大幅反彈58%。報告還顯示,三季度國內金條金幣銷售達到了70噸,與金飾需求類似,環比大幅回升,為201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礦山企業業績大增
下游市場造好,上游礦山企業則加大“挖掘機”開工力度。
10月27日,山東黃金發布2022財年三季報。公司在2022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實現營業收入392.27億元,同比增長125.83%,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93億元,同比上升151.82%。實現扭虧為盈,去年同期虧損13.37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0.02億元,同比增長71.7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7億元,同比增長90.02%。
根據同花順統計,山東黃金也是前三季度表現最好的貴金屬礦業企業。
10月22日,有色巨頭紫金礦業披露2022年三季報。其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042億元,同比增長21%;歸母凈利潤167億元,同比增長47%。
分產品來看,今年1~9月,紫金礦業礦產金產量40.9噸,同比增長19%;礦產銅63.2萬噸,同比增長55%;礦產鋅29.9萬噸,同比增長5%;礦產銀282噸,同比增長21%;鐵精礦201萬噸,同比下滑28%。
民生證券研報顯示,紫金礦業前三季度礦產金、礦產銅產品銷量大幅增長,毛利同比大幅增加。該公司持有卡莫阿銅業的權益產銅量為9.53萬噸,實現銷售量為9.1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16%和555%,使得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加。
紫金礦業近年來頻繁出手收購礦山資產,最近一年就至少發布了6次收購公告,包括10月13日收購山東海域金礦30%權益等公告。
此外湖南黃金的盈利也較為喜人。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6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66%。
由于業績造好,其甚至吸引到了社保基金的關注。社保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出現了紫金礦業的身影,排在第六位,截至三季度末,有三只社保基金合計持有紫金礦業4.87億股,涉及市值38.2億元。
此外社保基金的第13號“種子選手”,也是來自黃金板塊,為赤峰黃金,社保基金118組合和社保基金112組合分別持有6991.7萬股和3238.8萬股,合計市值達到20.7億元,且兩只社保基金在三季度均對赤峰黃金進行了加倉。
金飾需求環比增58%
由于金價走低,“中國大媽”又開始積極抄底。11月1日,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發布的《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2022年三季度全球黃金需求(不含場外交易)同比大增28%至1181噸,三季度的強勢表現也將今年迄今為止的黃金總需求拉回至疫情前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國消費者對于金飾青睞度不斷提升以及三季度國內金價的相對穩定,部分壓抑的消費需求得到釋放,中國的金飾需求也出現了5%的同比小幅增長,相較疲弱的二季度大幅反彈58%。
報告還顯示,三季度國內金條金幣銷售達到了70噸,與金飾需求類似,環比大幅回升,為201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投資者對于保值需求的不斷升溫,以及商業銀行在拓展實物黃金銷售方面的努力是關鍵驅動因素。
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認為,三季度中國黃金市場回暖明顯,這主要是因為保值需求驅動黃金消費。經濟的環比復蘇是金飾消費回暖的基礎,消費者對于黃金保值屬性持續上升的關注度則是另一重要驅動因素。王立新預計,展望2022年第四季度,經濟的潛在反彈和消費者對于黃金保值屬性的認可,有望持續推動四季度金飾需求的增長。
10月27日晚間,菜百股份發布三季報,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26億元,同比增長17.44%,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3.24億元,同比增長21.71%。三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31.96億元,同比增長51.18%,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64.84%。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公司方面表示,主要系報告期內黃金市場消費需求得到釋放,公司加大銷售力度,線下門店增收及線上銷售增長所致。
黃金交易如火如荼,但是金價未來會如何走?中國國際期貨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湯林閩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黃金的走勢較為糾結。從目前來看,美聯儲在即將進行的11月初的政策會議上繼續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較大,且已經被市場完全預期和消化。但如果加息幅度減弱,黃金有可能出現大幅反彈。不過需要提醒的是,12月是否會繼續加息75個基點則較不明確,需要視美聯儲11月政策會議的情況,以及更多美國數據和市場預期變化情況而定。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