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期,美豆維持高位盤整,出口旺季數據表現不佳對盤面造成影響。市場人士表示,雖然南美天氣為大豆提供一定支撐,但政策帶動的供給快速增長預期存在不確定性。
隨著美豆收割進入尾聲,市場關注點將逐步移至南美新作大豆的播種。方正中期期貨大豆分析師王亮亮告訴記者,由于播種面積及預期拉尼娜強度減弱,市場大多預計2022/2023年度大豆將增產20%,至1.5億噸上方。美國農業部1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22/2023年度巴西大豆收獲面積為4290萬公頃,較2021/2022年度增加140萬公頃;預計2022/2023年度巴西大豆產量為1.52億噸,較2021/2022年度的1.27億噸增產2500萬噸。咨詢公司Datagro發布的2022/2023年度巴西大豆作物調查報告顯示,巴西大豆播種面積將達到4348萬公頃,比7月發布的播種意向預測數據高出46萬公頃。該公司估計,2022/2023年度巴西大豆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5258億噸,比2021/2022年度收獲的1.2658億噸大豆高出21%。
“目前巴西大豆播種接近尾聲。天氣方面,巴西整體降雨正常,主產州馬托格羅索州11月1—20日的累計降雨量接近均值水準。”國海良時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王晨希分析說,阿根廷受干旱影響大豆播種進度偏慢,但此前阿根廷宣布年底前重啟大豆出口優惠匯率政策。對比今年9月的政策效果,預計2023年1月阿根廷大豆出口將增加400萬噸左右。短期出口快速增長的預期基本抵消了種植不利的影響。
從國內方面來看,記者了解到,近期大豆現貨價格維持穩定態勢,低蛋白貨源價格始終穩定在2.7—2.8元/斤,而高蛋白貨源價格維持在2.85元/斤之上。隨著國儲直屬庫收購接近尾聲,加之收購價格下調,大豆現貨價格平穩運行一個月后出現松動。
“國儲作為市場最大的收購主體,入市后雖然沒有提振現貨市場,但卻穩定了現貨市場價格。”據大豆天下分析師王艷茹介紹,在缺乏國儲收購支撐的情況下,黑龍江東部地區大豆價格跌幅較大。另外,部分企業收購的高蛋白貨源價格也跟隨國儲收購價格進行調整,國儲部分糧庫退市以及下調收購價格給本就疲弱的市場帶來壓力。
至關重要的是,今年大豆市場呈現供大于求的格局,全國大豆產量增加已成定局。王艷茹表示,自新豆上市后,終端市場的采購熱情不及往年同期。一方面,今年蛋白粉出口明顯下滑,蛋白廠對大豆的需求出現了一定降幅。食品端也呈現旺季不旺態勢,往年春節之前是豆制品的消費旺季,今年卻異常冷清。另一方面,產銷區物流受阻影響大豆購銷。
“目前來看,因國儲直屬庫相繼退市和調價的影響,近期農戶的惜售心理出現松動,但在終端需求不佳的影響下,貿易商和下游企業采購不積極,整個現貨市場處于冷清的狀態。”王艷茹提示,春節前需重點關注下游企業的補庫情況,若在此期間下游企業的采購積極性依舊不溫不火,那么在國產大豆產量增加的背景下,整體供給壓力將逐漸后移,國產大豆弱勢格局將成為主基調。
王亮亮認為,過去幾周,赤道附近海域的海水溫度基本維持穩定,拉尼娜強度也將逐步減弱。根據南美大豆的生長周期分析,結莢鼓粒期有一定差異,巴西大豆每年2月開始結莢,阿根廷大豆則在每年3月開始結莢。2023年,隨著拉尼娜的影響逐步減弱,天氣或許會朝著有利于作物生長的方向發展。國內方面,盡管國產大豆增加,但非轉基因大豆仍較進口轉基因大豆存在溢價,由此預計國產大豆價格跌幅不大。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