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銅期貨價格大幅反彈的消息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
(資料圖)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收盤,滬銅主力合約報收于62690元/噸,當日收漲2.18%,將時間線拉長來看,銅期價自7月18日觸底反彈以來,已累計上漲17.22%。
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和新能源發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有色金屬銅的需求量大幅增長,從需求端對銅價上漲給予支撐的同時,也對銅企形成了較強利好。
滬銅期價或繼續上漲
康楷數據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楊敬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期銅價格受國際市場投資預期影響較大,7月下旬以來滬銅出現大幅上漲主要原因,與美聯儲貨幣緊縮政策的預期減弱關系較為密切。
“特別是8月11日再次拉升,主要與昨夜美國公布的7月CPI與核心CPI數據雙雙超預期下行有關。因此,對以銅、鋅為代表的有色系大宗商品的整體反彈,根本性的驅動因素依然是國際市場的投資心理趨勢。”楊敬昊進一步表示,美聯儲下一次FOMC會議(美聯儲議息會議)需要等到9月21日,目前貨幣政策正處于空檔期,因此,市場的樂觀情緒會有一定延續性,特別是8月下旬銅需求的傳統季節性旺季即將到來。
現貨市場方面,生意社數據顯示,8月11日現貨銅參考價為62328.33元/噸,自7月18日以來已累計上漲11.54%。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除心理預期以外,從供需層面來看,近期銅價持續走高與全球銅庫存下滑、歐洲能源危機引發供給擔憂等多項因素關系密切。
葉銀丹介紹,國際市場方面,公開數據顯示,8月份以來LME銅庫存持續下降,8月10日已降至12.65萬噸,在經歷7月份小幅上升后再次降至一個月以來新低,8月10日COMEX銅庫存為58035噸,已持續下降至今年以來最低水平。同時,受地緣局勢影響,歐洲天然氣供應持續緊張,電價飆升,盡管銅冶煉過程耗能相對較少,但能源供應緊張對銅的供應穩定性及成本抬升影響不容忽視。總體來看,銅礦生產環節擾動或將導致2022年銅礦新增供應不及預期,減弱原本市場對銅供給過剩的擔憂。
“國內方面,上期所銅庫存也在連續下降,刷新半年以來最低水平,同時,7月份以來銅現貨升水整體上行,表明現貨市場供給偏緊。”葉銀丹進一步表示,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未鍛造銅及銅制品進口量為46.4萬噸,同比增長9.3%,但7月底上期所銅庫存從5.04萬噸驟降至3.7萬噸。進口量增加疊加庫存下降,反映出國內銅需求出現改善,也反映出銅價在大幅下跌后下游采購意愿增強,若下半年國內經濟復蘇持續推進,將對銅消費恢復提供有力支撐。
企業將受益銅價持續高位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銅期貨價格從2021年2月上旬展開持續上漲,于同年5月10日達到2006年以來的歷史新高78270元/噸后,維持高位震蕩行情,直至2022年6月上旬出現大幅下跌,并于近期企穩回升,有分析指出,2021年以來銅價始終維持高位,與我國新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關系密切。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去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以及光伏等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帶動了有色金屬產品和銅產品等的強勁需求。
祁海珅介紹,從需求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用到的銅件、鋰電池用銅箔以及大量電機和充電樁等用到的銅纜、銅材、銅線,都為銅金屬行業提供了很好的盈利空間,應該是此輪銅金屬行情的主要貢獻者,同時,“雙碳”目標下的新能源發電市場快速增長,新型電力系統需要新能源發電和新型電力裝備的大幅投入,也對銅金屬行情起到了一些支撐作用。
事實上,正如祁海珅所說,銅價維持高位的同時,也增厚了銅企的經營業績。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A股市場銅行業(按申萬行業分類)上市公司已有2家發布了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其中,眾源新材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75億元,同比增長25.77%;西部礦業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6.12億元,同比增長14.22%,公司方面表示,預計全球宏觀和基本面的悲觀情緒得到一定釋放,下半年銅價或呈現震蕩走勢。
中信證券方面認為,作為受益于能源轉型的礦產金屬,銅長周期需求增長確定性高。當前銅板塊相關公司估值處于底部區間,銅價反彈有望帶動相關企業估值修復。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關鍵詞: 主力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