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8日是全國第14個“全民健身日”。今年,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冰雪運動走入千家萬戶,全民健身熱潮也在冬奧效應的加持下向四季延伸、向城鄉更多角度覆蓋。據了解,今年以來,張家口市圍繞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全面加強了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在健身設施全覆蓋的基礎上,推動700余處健身設施更新,越來越多的市民在生活中體會到了運動的美好。
隨著大眾體育運動加速普及,居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如何更好滿足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成為城市治理的一項重要課題。從本地實際來看,各類健身設施和活動空間不斷豐富擴展,但無論是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還是規模性、普惠性場地和設施數量,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對此,仍需公共服務不斷提質增效,這也是張家口作為冬奧之城提升發展質效和民生溫度的題中應有之義。
全民健身,關鍵在“民”。近年來,從增加中小學生體育鍛煉時間,到舉辦多項專業和群眾賽事,再到廣泛開展的送運動下基層、創建體育示范社區等活動,我市一系列制度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冬奧東風下,全市大眾體育基礎愈發堅實,步入后奧運時代,還需要更多服務和引導舉措出臺,讓全民健身理念覆蓋面和影響力持續擴大。抓好重點群體和薄弱環節,擴展體育文化宣傳和體育人才培養渠道,連接更多社會資源,借助更多賽事活動,推動更多人了解體育、參與運動、科學健身,才能讓全民健身成為社會風尚,讓參與體育鍛煉成為更多人的生活習慣。
全民健身,重點在“健”。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需要不斷突出“全民共享”,加大對基礎薄弱地區和群眾身邊的資源傾斜力度,不斷縮小城鄉之間體育公共服務的差距。同時,也應繼續深挖體育運動資源,將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專業場地建設與自然資源利用和城鄉建設規劃相結合,通過政策補貼,鼓勵經營性健身場地向普惠、共享轉變,盡可能提升體育運動資源供給力度和利用效率。立足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基本單元,辦好群眾家門口和工作地的“健身房”,將“15分鐘健身圈”的覆蓋面繼續擴展;用好用活冬奧遺產,設計開發更多群眾運動健身服務,讓冬奧效應持續火熱,吸引更多群眾參與;普及科學健身知識,發揮公益力量,讓群眾享受到專業的針對性健身指導……多措并舉,久久為功,社會大眾就會在體育鍛煉中收獲更多幸福感。
關鍵詞: 全民健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