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現實和預期的割裂,識別主要矛盾成為我們期貨狩獵的過程。預期和發展是我們思考的入口,但我們的問題意識和訴求所在是理解和分析將要創造未來行情的行為主體的思維模式和差異化行為下的價格表現。
現貨一騎絕塵破歷史高點
現貨市場上的溫度計是爆表的,豆粕沿?,F貨已經突破5300元每噸,大多數貿易商已經逐步喊出十月份現貨價格上沖6000關口的口號。
(資料圖片)
市場尚無能力證偽這樣的說法,畢竟油廠表態的口徑都是極端缺貨的。國內豆粕基差的定價依賴非常依賴于十月份的實際到港,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九月和十月的到港量加起來在1100萬噸到1200萬噸之間。
這個數是比去年同期的1200萬噸基數下修的,若兌現為1100萬噸,則同比的變化比今年2-3月更緊張。
國儲進口大豆入榨或正成為現實
我們就很難去判斷說基差馬上要看到拐點,但似乎此前我們提到國儲進口大豆入榨加速的預期正轉變為現實:
我國8-9月大豆進口合計1400萬噸左右,而我們逐周觀測的8月至今的壓榨量已經達到了1480萬噸,而未來一周的大豆壓榨預計為192萬噸,這暗示有200萬噸以上的國儲大豆(此前拍賣+新增)流入壓榨市場。
替代也正成為配方師的致力方向
此外豆粕價格大幅上行之后,替代為主的養殖成本控制正成為當下飼料廠配方師的致力方向:
來源:CFC農產品研究
1、動態檢測各類原料的最適添加比率以實現成本最優成為養殖行業降本增效的關鍵內容。
2、生豬養殖行業的頭部企業已經實現了低日糧技術,實現豆粕在豬料中的添加比例到5%,全行業在15%-17%。
3、當前棉粕,花生粕和菜粕的添加效用正凸顯,尤其是當下北疆棉粕報價3700元每噸(下表中4550元每噸的棉粕報價來自于山東地區)。
4、行業出色的配方師大量實驗新增的原料,最新我們關注到產自印尼的魔芋加工殘渣(表皮等)粗蛋白含量大于20%,港口定價僅1900元每噸。
來源:CFC農產品研究
在行業調研的過程中,我們也不斷地感受到豆粕貿易行業的競爭迭代。重要的現實是頭部的壓榨企業已經深入終端,直接把豆粕賣給飼料廠和養殖企業,甚至給出最長75天的賒銷條件,這對于豆粕現貨貿易商將是一輪降維打擊:
A.壓榨廠更傾向于積累穩定的下游客戶,在現貨緊缺的時候,天然掌握現貨分配權,當超賣成為行業的一致性選擇后,掌握分配權的油廠享有跟終端客戶的天然粘性。
B.15-75天的賒銷條件,相當于普通貿易商0.5%-2.5%的資金成本讓利,對應當下5200元每噸的現貨,這相當于30元-130元每噸的折價。(過去豆粕貿易行業一度在5-10元的單噸利潤上比拼)
因此,逆境下的紅海博弈讓頭部的貿易商另辟蹊徑,以擴張貿易品類,建設和維護貿易渠道作為更深一度貿易目標,以實現小品種的跨區域市場套利和基于替代的跨品種套利。另一個側面是大豆壓榨廠在資本過剩的時代背景下開啟的產業資源整合,將加速貿易行業的洗牌。而當下,豆粕創歷史的價格也暗示當下是貿易行業從業者選擇權的巔峰。
海外市場交易主線從單產到收割低點
此外,海外市場交易主線正在退出美豆的單產交易,或者說美豆庫存的進一步下修,對于美豆往1500的向上驅動正步步減弱。未來的美豆或逐步切換到收割低點的交易氛圍。此外,俄烏沖突去展開的小麥上行的邏輯對于美豆的多頭溢出計價,應該是交易結束了的。
近期海外大豆市場上的關鍵變化是:
1. 9月5日阿根廷政府推出更優惠的匯率后,大豆銷售量激增。截至上周末,2021/22年度大豆的銷售比例已達61.8%。9月8日至14日期間,阿根廷農戶出售230萬噸2021/22年度收獲的大豆,高于前一周的210萬噸。作為對比,8月份最后一周的大豆銷售量僅為26.81萬噸。消息人士稱,過去兩周中國已經預訂多達300萬噸阿根廷大豆。且阿根廷大豆CNF報價僅為280美分,較美灣低60美分以上。
2.近一周以來,海外報價進一步承壓,巴西近月市場降價40美分以上,這主要源于美元升值后,巴西雷亞爾匯率的急速貶值。市場正逐步相信巴西的賣貨意愿不斷走升,甚至4季度的大豆可出口量有望達到1000萬噸以上。
來源:CFC農產品研究
對于未來的思考:
美豆平衡表后續緊縮對盤面的邊際驅動降低,因為只要南美產量兌現,巴西就可以接下美豆減產后的出口任務,國際貿易流并不再依賴于美豆,因此收割低點期再次大舉向上突破1500美分的可能性走低。
未來國內強現實的交易還有望延續,這是一波最后的瘋狂,11月-12月的大豆到港量有望超過2000萬噸是相對確定的,屆時的需求很難成為價格的強支撐,甚至在進入10月我們去驗證壓榨量和開機率的時候,價格或早已越過高峰,當下正式油廠話語權最高的時刻。
(文章來源:中信建投期貨)
關鍵詞: 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