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專訪粵科金融董事長林浩鈞:以三大聯合體整合科技產業創新資源,打造“科技+金融+產業”生態圈

        時間:2023-05-19 18:18:1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珠江南岸、琶洲新區,深色外墻與金色玻璃幕墻交織的粵科金融大廈拔地而起,在一眾錯落有致的樓宇中極具辨識度。

        大廈外,琶洲商務區的各種配套建設如火如荼。大廈內,“粵科創投沙龍”“科技金融信息街”“粵科發布”等平臺熱火朝天地開展著資源對接服務,創投項目、資金、信息、交易、人才在這里匯聚,“科技+金融+產業”的生態圈正逐步形成。

        “我們希望把這里打造成為具有現代氣息的科技金融集團總部,而不是單純的國有企業辦公大樓。”5月18日,粵科金融董事長林浩鈞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說。在大約兩個月前,粵科金融正式喬遷至粵科金融大廈,集團創新發展的新藍圖正徐徐展開。


        (相關資料圖)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成立于2000年的廣東省粵科金融集團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創投機構之一,也是國內首家省級科技金融集團、廣東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科技金融平臺。目前,粵科金融已經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基金管理體系,共管理基金161支,基金總規模800億元,實繳488億元。

        粵科金融二十多年的發展史,凝聚著中國創投行業的發展縮影。如今,當創投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洗牌不斷加劇,粵科金融堅持求新、求變,開啟新發展、新跨越。

        其在國內率先提出創投聯合體的業務模式,并推動建設產投聯合體、投后賦能聯合體。三大聯合體的融合,凝聚成為新形態的產業創新發展載體。同時,科創投資、科技產業、科技支持、產融運營四大業務板塊聯動,形成“科技+金融+產業”生態圈,實現服務科創項目的整體效能最大化。

        在本次專訪過程中,林浩鈞還分享了粵科金融的投后賦能實踐、粵科產業園區的運營經驗,以及在大灣區發展機遇面前,粵科金融的創投引領效應。

        以創新為抓手,開啟新發展、新跨越

        《21世紀》: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形勢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粵科金融如何通過創新引領構筑創投主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新發展?

        林浩鈞:現在創投行業的競爭環境愈發復雜激烈,以前大多是項目找基金,現在已經變成了基金找項目。粵科金融源自于風投、立足于創投、壯大于產投,面對市場競爭和行業格局轉變,我們堅持以創新為抓手,不斷創新發展的理念、業務的模式、行業的品牌和退出的通道,來強化創投主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新發展、新跨越。

        一是創新發展理念,拓展創投業務邊界。以前,創投機構在篩選項目時,以企業未來是否能IPO上市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但現在,我們要由原來的唯IPO論,轉到以創造價值為評判項目的核心標準。只要企業能夠創造價值,粵科金融作為創投機構就要積極地參與投資。這使得我們投資企業的邊界進一步拓寬,利于自身業務及創投行業的發展壯大。

        二是創新業務模式,提升創投價值。以前,創投機構主要停留在一對一的單打獨斗模式。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粵科金融在國內率先提出創投聯合體業務模式。由我們面向全國,根據某一個地市的行業特色,提出成立聯合體去跟地方政府進行創投業務的對接。

        三是創新行業品牌,助推創投融合聯動。粵科金融不單要自己發展好,更要發揮平臺作用,帶動行業整體發展。我們以粵科金融大廈為主體集聚創投頭部機構、基金LP/GP公司、金融機構等外部資源,搭建“粵科創投沙龍”“科技金融信息街”“粵科發布”等資源對接服務平臺,將全省資源集聚起來,提升協同賦能效應。

        同時,粵科金融發揮省風促會理事長單位作用,作出八項賦能舉措,實現資源共享、產業協同、區域聯動,也能夠為科創項目提供全面的投資服務。已經搭建的全省產學研招投項目對接平臺,已收集超過800個項目,融資總額約200億元,預計撬動社會資本超1200億元。即將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風投創投高峰論壇,將形成行業集聚和示范效應,達到撬動基金、引領資本、整合資源的作用,營造“天下資本投灣區、投資興業在灣區”的良好勢頭。

        四是創新退出通道,激發創投活力。隨著資本市場注冊制的全面推開,創投項目不但只限于上市退出通道暢寬,也有必要創新退出通道,激發創投的活力。

        我們不唯IPO論,正積極拓展基金及項目通過股權交易退出。我們引進了股權交易中心,探索推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為基金退出打造新的通道。近年,S基金交易被看作是幫助行業走出流動性困境的創新方式,具有降低“盲池”風險、縮短回報周期、控制投資風險、有機會享受折扣優惠等優勢,我們也在積極探索組建S基金,實現新老基金接替和資金有序流動,讓基金真正活起來。

        同時,我們通過粵科科技金融信息街,將全省創投基金行業資源引進來,構建各界共謀共建共享的基金和項目庫,讓基金和項目在粵科平臺展示、對接和撮合,讓交易渠道更加暢通、退出更加便利。

        《21世紀》:您提到的創投聯合體業務模式十分具有特色,目前帶來怎樣的實際效果?

        林浩鈞:中山是我們創投聯合體模式的第一個試點,當時,全國有26個頭部創投機構踴躍報名參加,我們篩選其中15個形成創投聯合體。此外,廣州白云也已經落地創投聯合體,肇慶和惠州還在談,未來這種模式將在全廣東省鋪開。

        在創投聯合體中,我們的資源整合能力、規模效應、資金撬動效應和創新引領效應都得到了加強。資源整合方面,粵科金融變單打獨斗為組團式服務,帶著創投機構、金融機構、產業資本、高校科研院所、工程建設方等一起為地區產業發展賦能,將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資源集聚起來,通過資源整合達到經濟增量做大、存量做優的效果。

        規模效應方面,聯合體各成員單位在地區項目投資上形成聚合效果,通過增強整體議價能力、降低服務成本,加大投資規模。中山、廣州白云擬投項目79個、投資金額111億元,通過“以投促引”帶動地區招商引資。

        在資金撬動方面,擬在中山、廣州白云設立總規模40億元的聯合體基金,按照地區政府和聯合體成員一定比例進行配比組建基金,并將資金投資在當地,形成比較大的撬動效應。

        在創新引領方面,創投聯合體成員能夠為當地帶來增量的創新項目,引領地區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另外,通過與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先進院等高校院所進行深度對接,向地區導入孵化培育的項目資源,推動地區重點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

        三大聯合體融合,打造產業創新發展載體

        《21世紀》:粵科金融的幾大業務板塊間如何聯動?聯動之后對項目的吸引力如何體現,在投資時,為什么一些科創項目愿意接受投資、招引落地?在投資后,能夠給被投企業帶來哪些投后支持?

        林浩鈞:粵科金融形成“前臺中臺后臺協同”“投前投中投后并重”的業務聯動機制,通過加強集團“投研+投資”能力體系建設,形成投研隊伍和一線投資團隊的聯動配合。通過建立“投資團隊+項目管理團隊”的投后管理和投后賦能機制,拓展投后賦能的方式和內容。通過建立募投匹配、利益分配等機制,提升業務聯動和利益捆綁。

        粵科金融對科創項目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省級科技金融平臺屬性。粵科作為全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科技金融平臺,作為股東能直接為投資企業做出強有力的信用背書和政府關系的支持,能承擔起和各地市、廳局、創投、產投、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合作和聯動。二是“科技+金融+產業”的屬性和獨特性,形成的業務板塊聯動模式能實現服務科創項目整體效能最大化,取得了很好示范帶動效應。三是我們能夠發揮資本的撬動作用,整合行業資源,在社會上取得了很好的認知和信譽,央企、省級國企、各地市等先后找粵科合作基金和項目,能夠為科創項目全方位導入資源。

        同時,粵科金融為企業提供一系列投后賦能,快速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和內涵價值。比如:一是提供專業分析和咨詢服務。為被投企業對接行業資深專家,為企業內部項目開展分析、提出框架性建議。二是對接拓展融資渠道。聯合省風促會、私募基金協會、深交所等機構開展多形式的投融資對接,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三是多角度提供金融賦能。通過“4+N”模式,以再貸、擔保、租賃、資管等業務為支撐,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投后賦能聯合體探索產品聯合開發、授信聯合協作的機制,通過“金融+園區+產業集群”及“投貸聯動”“投擔聯動”“投租聯動”等運營模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多樣化、差異化、一站式金融服務。近五年來,我們累計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2000戶次,服務金額超過100億元。預計“十四五”期間,服務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累計超過 3000戶次,投資金額超過200億元。

        《21世紀》:粵科金融近年來還成立了粵科產業園,在產業園區的運營方面積累了哪些經驗,如何不斷提升效能?

        林浩鈞:產業園是粵科科技產業板塊的重要一環。通過一年多來的謀劃布局、統籌引領、協同推進,我們的資源整合優勢、政企協同優勢、產業賦能優勢更加凸顯,為產業園區運營既積累了經驗、也豐富了理解。

        一是要堅持“先有產業后有園”的理念。對重資產投入一定要有市場思維而不是管理思維,不是簡單地劃一塊地、掛一個牌產業園區就成立了。而是要深入把握分析地方的區位布局、產業現狀和資源稟賦,明確主導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等,在充分做深做實基礎工作的基礎上,再來推動園區建設運營。

        二是當園區的資源整合者、管理運營者。我們創造性推動“產投聯合體”建設,將地方政府、設計單位、鏈主企業等牽線搭橋,整合粵科金融的運營優勢、地方政府的政策優勢、鏈主企業的產業優勢,通過輕資產運營、配套產業基金等方式,助推實體經濟集約化發展,形成了“設計+建設+運營”的現代化產業園區運營模式。

        比如,圍繞承接廣州中大紡織服裝商圈加工生產制造業向清遠轉移,今年我們重點與清遠市合作組建“設計+建設+運營”聯合體,通過整合多方資源、輕資產運營為主、配套產業基金等方式,撬動多方資金資源參與產業園區規劃設計、開發建設和投資運營,有效提高了項目建設效率、增強了產業鏈功能、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

        我們發揮創投聯合體、投后賦能聯合體的優勢,跟產業園建設的產投聯合體融合發展,共同打造起新形態的產業創新發展載體。

        打造“科技+金融+產業”生態圈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21世紀》:面對新時代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機遇、挑戰,粵科如何發揮“科技+金融+產業”優勢,打造生態平臺,引領大灣區創投行業發展?

        林浩鈞:面對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大機遇,聚焦全省“制造業當家”和科技創新強省建設等戰略部署,粵科發揮“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優勢,全力打造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創投產投產業集聚區,向“平臺化、協同化、數字化、生態化”發展,讓科技乘勢而上、金融借勢而進、產業聚勢而強,引領大灣區創投行業發展。

        一是推動平臺化,強化創投集聚效應。以粵科金融大廈為載體打造華南區域創投總部和中國創投產投產業集聚區,搭建全省創投項目、資金、信息、交易、人才對接綜合服務平臺,筑牢全省科創投資主力軍地位,做實粵科服務廣東科技創新重要平臺的定位。

        二是促進協同化,提升創投整合效能。發揮國際、國內雙循環優勢,拓展國際合作,用好粵科香港投資平臺,拓展基金和項目全球化布局。近期,我們正積極探索推動跨境基金合作和項目引進落地,與新加坡方面合作組建基金,將國際創新技術成果、人才及資金資源引入廣東。同時,發揮外部合作聯盟和省風促會雙百會員力量,做大行業同盟軍。對內做強集團軍和子弟兵,發揮業務協同的最大合力,提升創投整體效能。

        三是實現數字化,延伸創投觸角。我們正打造涵蓋管理面、運營面、參與面和引流面的一體化業務數字平臺,通過發揮粵科的國企公信力、行業引領力、資源集聚力等優勢,計劃把“數字生態服務平臺”作為“智慧粵科”的一大亮點,推動自身信息化系統接入省直廳局、地市政府、金融機構、LP/GP相關信息庫和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省股權交易平臺,線上實現項目信息發布、盡調信息共享、募投對接撮合、基金份額交易等功能,更好引領廣東省創投行業向上躍升。

        四是打造生態化,引領創投助推高質量發展。我們正全面發揮風投創投產投優勢,將創投產投業務生態化,構筑“科技+金融+產業”生態圈,實現資源共享、產業協同、區域聯動,匯聚起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合力。粵科也將積極爭取承接全省重大平臺建設,強化創投主業,在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粵科作用、貢獻粵科力量。

        《21世紀》:粵科金融是如何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引領帶動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共同促進廣東當地的產業升級?

        林浩鈞:經過多年發展,粵科形成了橫向“自管基金+參股基金+外部基金”共同發力,縱向“母基金+子基金+直投項目”逐級放大的多層次立體化基金體系。目前,粵科共有基金161支,總規模800億,實繳488億,其中自管基金77支,總規模309億,累計已投資項目超過1000個,投資金額414億。

        其中,集團受托管理的省創新創業基金成為了全省整合組建四大基金中帶動社會資本效應最大、項目投資步伐最快、投資覆蓋面最廣的一支基金。目前,省創新創業基金旗下共投資設立10支母基金和76支子基金,總認繳規模583.89億元,實現財政資金放大8.2倍(財政認繳71億元);總實繳規模362.20億元,實現財政資金放大5.4倍(財政實繳67億元);僅用四年時間完成省財政要求四倍放大目標的同時,還創下基金增值率40%的成績。基金累計投資項目624個,投資金額236.79億元,培育IPO上市公司78家。

        特別是基金圍繞“四個聚焦”,在支撐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和科技創新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聚焦廣東省二十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投資項目已覆蓋其中的17個。二是聚焦廣東省地市重點產業布局,基金已覆蓋3/4以上地市。三是聚焦廣東省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發展,挖掘和培育了超400家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初創科技型企業。四是聚焦市場化投資與政策性投資更好結合,除設立各類市場化基金外,推動注冊資本20億的省創新創業基金實體揭牌運營并迅速開展投資,政策性投資平臺效應逐步釋放。

        5月20日,粵科金融集團將攜手廣東省風險投資促進會、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中國投資協會創投委等單位合作舉辦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風投創投高峰論壇。同時,在活動上,廣東省風險投資促進會將聯合南財21世紀創投研究院隆重發布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風投創投競爭力研究成果,敬請關注!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亚洲人和日本人jizz|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亚洲国产女人aaa毛片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日韩va亚洲va欧洲va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在线第一页|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亚洲欧洲尹人香蕉综合|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