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即將結束,險資機構如何看待下半年的投資機會與風險,將采取怎樣的投資策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險資機構認為,整體來看,險資配置難度進一步增加,投資收益依然承壓,要打好投資的“組合拳”,做好資產負債匹配。
對下半年的投資機會,多家險資機構認為,權益市場方面,下半年的機會仍是結構性的;在債券投資領域,要根據長期邏輯和短期邏輯采取差異化策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配置難度持續加大
大家資產研究部研究員郭廓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面對國內外紛繁復雜的形勢,險資需要不斷適應新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完善自身投研體系建設。從宏觀環境對保險資產配置的影響來看,郭廓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挑戰,一是利率水平低位震蕩,超長期資產的供求有缺口,資產配置難度加大;二是近年來信用違約風險明顯上升,合意資產的供求有缺口,結構性資產荒愈演愈烈;三是權益市場呈現新特征,極致分化的結構性行情可能成為常態,傳統的投研框架必須升級。
光大永明資產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長期看,預計利率中長期穩定向均衡增速趨近,低利率環境中長期較難改變,以固收投資為主的保險資金再配置壓力較大。投資收益獲取難度增加,疊加市場波動加劇、風險偏好回落等因素,圍繞“絕對收益目標”構建收益水平合理、回撤幅度可控的投資策略和組合的絕對收益策略更加適合保險資金。
對下半年的投資機會,該負責人表示,消費進一步復蘇的預期,匯率回落的信號,穩增長增量政策出臺的預期,都有可能產生新的投資機會。險資可重點把握盈利回升帶來的權益市場投資機會,穩增長政策預期差帶來的債券波動操作機會,以及全球流動性拐點帶來的資本市場重新定價機會。
對2023年經濟復蘇的進程,泰康資產認為,今年年初已經看到明顯的出行等場景消費復蘇,但在轉化為就業改善以及房地產提振方面,目前看傳導不是特別順暢,后續還需經歷去庫存的過程。疫情后經濟的復蘇,以及信心的恢復都需要時間,但目前市場已經進入底部區域。
持續優化資產結構
在郭廓看來,展望下半年,一方面,穩增長政策“護航”,經濟內生動力進一步修復;另一方面,經濟處于動能轉型階段,海外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此投資需要多關注“供給端”的變化。他認為,以數字經濟、智能汽車、新能源技術為代表的新產業領域,是貫穿全年的投資主線,也是資本市場估值和業績向上彈性的來源。
光大永明資產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下半年的投資機會,在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背景下,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的投資價值值得關注;同時,看好數字經濟引導的科技產業;從估值角度看,除了“中特估”概念,電力、光伏等板塊也值得關注。
權益市場投資給險資投資帶來了更大彈性,但從大類資產配置來看,當前債券仍是險資配置的第一大種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險資債券投資余額超11.3萬億元,占比約為43%。
光大永明資產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利率水平可能維持長期下行趨勢,險資應做好長期應對固定收益資產荒的準備,調整戰略資產配置策略,獲取更多具有穩定利息收入和分紅收入的優質資產,主動優化負債端期限結構,向資產負債良性互動的路徑轉型。同時,也不能忽視經濟周期性波動對利率的影響,靈活調整短期策略,避免利率短期波動造成不利影響。
大家資產固定收益投資部投資經理蘭天表示,對保險資金來說,固收投資是“壓艙石”。對于信用債來說,降息之后,信用債整體收益率仍偏低,期限來看短久期信用債性價比降低。因此,在利率不會進行大幅調整的判斷前提下,可根據險資負債端的特點,均衡配置3年至5年期的票息資產。
(責任編輯:王擎宇)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