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和《禁止壟斷協議規定》有關規定,約談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氏)、雙胞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胞胎)、正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大)等四家生豬養殖企業。
公告顯示,今年6月20日,上述四家生豬養殖企業作為發起人,簽署《互不挖人公約》,倡議不挖人、不拆臺等,有違《反壟斷法》精神,不利于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資料圖】
期貨日報記者注意到,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約談消息后,四家豬企及時聯合發布公告回應表示,誠懇接受市場監管總局在約談中指出的問題,將立即整改,消除行為危害后果。同時聲明稱,為避免造成誤解,現決定撤銷該倡議。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保護和促進勞動力市場公平競爭,有助于促進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對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健全統一規范的勞動力市場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約談會要求,四家企業要高度重視《互不挖人公約》存在的問題,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堅持依法合規經營。
具體來看,一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主動抓好整改,消除行為危害后果,規范自身經營行為。
二是深刻吸取教訓,對照《反壟斷法》及配套規定排查反壟斷合規風險,全面自查自糾。
三是加強合規管理,完善合規制度建設,切實提升反壟斷合規意識和能力。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密切關注勞動力市場競爭狀況,加強常態化反壟斷監管執法,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切實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推動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減少內卷、文明發展?
據了解,此前在6月20日的牧原開放日活動上,牧原聯合溫氏、雙胞胎、正大向行業發出倡議,尊重行業秩序,打造商業文明,簽署互不挖人公約。公約具體內容為:為減少內卷,文明發展,我倡議:不挖人,不拆臺。如有違約,加倍反制。
談及向行業提出倡議的目的,牧原股份相關人士曾表示,此舉主要是向行業發出倡議,尊重行業秩序,打造商業文明。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由牧原牽頭多家豬企倡議的互不挖人公約,此前也曾引發行業熱議。有業內人士認為,互不挖人公約或助力行業良性發展,生豬業內曾出現過“撬墻角”大戰,頭部豬企大面積挖人現象非常流行,這引發了行業的反思。
但也有不少法律人士質疑這份公約或存在法律問題。有法律人士表示,市場競爭的核心是公開公平公正,這些生豬養殖巨頭私下簽訂的相關協議最大的問題是阻礙競爭。如果一家企業單獨對外宣布:我不從競爭對手那里挖人。這個行為并不違法。但如果幾家行業巨頭共同提出并實施互不挖人公約,這種串謀的協同行為本質就是一種操縱薪酬價格的聯盟,即卡特爾行為,可能會導致作為個體的企業員工群體在與企業博弈時無法獲得公平的薪酬待遇,損害了其合法權益。
對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本次約談,四家企業表示誠懇接受市場監管總局在約談中指出的問題,將立即整改,消除行為危害后果。同時表示關于該倡議,從未制定具體細則或實施相關措施。為避免造成誤解,現決定撤銷該倡議,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支持行業內人才自由流動,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生豬期貨大漲,能否持續回暖?
據悉,當前國內生豬養殖行業深度虧損仍在繼續。據日前上市豬企公告顯示,國內21家養豬上市公司預虧額超過200億元。其中,牧原上半年預虧25.5億元至32.5億元,新希望上半年預虧27.9億元至29.9億元;*ST正邦預虧18億元至20億元;天邦食品預虧12億元至15億元。在豬價依舊處于盈虧平衡線之下的背景下,國內豬企降本增效仍在積極進行當中,以求平穩度過本輪豬周期的下行階段。
好消息是,近日生豬期貨持續回暖。昨日,生豬盤面大幅拉漲,截至午盤收盤,生豬2309合約上漲4.35%,延續了上一周大漲的趨勢。
對于近期生豬期貨持續走強,國聯期貨分析師于子宸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本輪漲價起始于7月21日,起因在于市場上大豬存欄減少,造成階段性市場供給錯配。
“今年的標肥價差轉負的時間非常提前,在肥豬需求的淡季,大豬價格就已高于標豬價格,說明市場上缺少大豬,因此也給到養殖戶壓欄惜售的空間。截至7月28日標肥價差為-0.38 元/公斤,進一步走闊,市場出現大豬帶著標豬漲的局面,看漲情緒一觸即發,養殖端壓欄惜售,二育順勢入場,價格快速反彈,市場形成”漲價→壓欄惜售→二育入場→價格進一步上行“循環。相比較2、3月的價格反彈,本次價格反彈的基本面相對更為健康。本次反彈的基本面為:市場大豬壓力消化殆盡,出現大豬緊缺現象,且需求旺季即將到來,市場看漲及二育情緒更為熱烈。因此我們認為在旺季需求即將來臨的背景之下,養殖端的看漲情緒以及二次育肥進場未結束,預計現貨價格的上行仍將持續,有望超出3月反彈高點。”于子宸說。
格林大華期貨分析師張曉君表示,短期來看,6月份全國規模豬場的中大豬存欄量同比增長5.9%,對應7、8月份生豬供應也將穩定增加。然而,當前全國生豬交易體重普遍處于偏低水平,標肥價差走擴導致養殖端壓欄情緒明顯增強,部分地區二次育肥入場,短期供給截流將繼續支撐豬價展開階段性反彈,預計8月豬價有望向16.5元/公斤的養殖成本附近靠攏。
但中長期來看,受訪人士均認為生豬上漲空間有限。
張曉君表示,長期來看,能繁母豬存欄對應今年3至10月份生豬出欄環比增加且今年上半年產能去化緩慢,母豬產能仍處相對高位,對應明年4月前生豬市場供給仍較充足;待產能去化基本結束,豬價才能對應十個月后真正進入上升通道;中期來看,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生仔豬量同比增長9.1%,對應未來6個月生豬供應繼續增加;待此輪壓欄、二育出欄形成有效供給,中期供給壓力或將顯現,進而抑制豬價進一步上漲空間,上方空間不宜過分樂觀。
于子宸認為,在持續虧損的局面之下,養殖端產能去化速率仍偏緩。根據官方統計數據,2023年6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296萬頭,環比增加 0.89%,1至6月累計去化幅度為2.15%(前期增幅為5.01%)。在持續虧損的局面之下,養殖端產能去化速率仍偏緩,甚至在6月份出現了環比增加的現象。自數據以及市場信息中可以見得,截至目前行業仍未出現大規模的淘汰。一是虧損持續時間雖長,但虧損幅度相對有限;二是今年上半年仔豬售價較高,仔豬售賣仍存利潤,推緩母豬淘汰進程。當前豬價反彈至 16元/公斤,臨近養殖端生產成本,預計將進一步延緩產能去化速率,周期反轉仍需等待產能大幅去化產能基數大且生產效率高,現價上方空間勿過于樂觀。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