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創新推出建設工程規劃“預證”與施工許可“雙證聯發”新舉措
三十二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
(資料圖片)
“有了‘雙證聯發’的審批新政策,邯鄲市第一醫院東部新院區建設項目提前開工3個月,大大加快了建設進度。”邯鄲市第一醫院副院長索俊生表示。
該項目是優質醫療資源擴容的重點民生工程,占地282.39畝,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設置床位2000余張。索俊生說:“項目體量比較大,辦理手續較多,相關部門派專人帶領我們到省里跑辦,非常給力。”目前,項目的基坑支護工程已經完成,基坑排土工作已完成三分之一,整體項目進展順利。
邯鄲市第一醫院東部新院區項目是邯鄲市實施“雙證聯發”審批的首個項目。今年,邯鄲市印發《關于投資建設項目全過程審批管理實施方案》,創新推出建設工程規劃“預證”與施工許可“雙證聯發”新舉措。截至目前,32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
改革創新投資和項目推進機制,是落實項目為王、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聚焦工程建設項目“落地難”“動工慢”等痛點、難點問題,今年以來,邯鄲市以行政審批局為平臺,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叫響“審批事項‘簡鄲辦’,服務事項‘熱情辦’”邯鄲品牌,助力工程建設項目盡快落地開工。
簡審批、塑流程。創新“容缺受理”,推出“告知承諾+容缺后補”審批模式,以企業“承諾書”代替部分申請材料,率先對簡易低風險項目探索實踐施工圖審查“容缺后補”。同時,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專區,將涉及9個部門、42個審批事項進行整合,實行“一家牽頭、并聯審批、受審合一、限時辦結”工作模式。
壓時限、提效能。分階段壓時限減,將政府投資類、社會投資類和備案類全流程審批時限分別壓縮至54、48、41個工作日。在省級以上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由園區統一組織對區內礦產壓覆、水土保持、文物保護等7個方面事項實施整體“區域評估”,變“單個項目走手續”為“先辦手續等項目”,實現各縣(市、區)區域評估和成果運用“全覆蓋”。圍繞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工程建設項目,分類別進行“定制審批”,制定“帶方案出讓土地”等10余類項目審批流程圖。
轉理念、優服務。圍繞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建立620個省市重點項目包聯幫扶工作機制,持續開展“政策找人、服務上門”活動,全面提升項目單位報建效率。已為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復興院區等80多個項目辦理了各階段審批事項。對于符合減稅降費的建設項目,如中小學、幼兒園、人民防空工程等建設項目,實行“免申即享”。把審批窗口“搬”到項目現場,組織深入武安華信特種鋼鐵、龍鳳山鐵基新材料以及復興區海爾物流園等項目工地,現場解決問題。(記者 馮陽)
關鍵詞: 擼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