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前些年,路過瀑河,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干涸的河床,經過濕地生態修復,河道水滿了,魚兒、鳥兒也有了,漫步在濱河走廊,心情很是舒暢。”日前,河北省平泉市市民張永斌走在瀑河木棧道上喜悅地說道。
據了解,平泉市瀑河濕地生態修復工程自2020年實施以來,已經投資4340萬元,栽植喬木1.33萬株、花灌木11.7萬株、地被物6.4萬平方米,修復生態濕地4.2萬平方米。“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在恢復濕地生態景觀的同時,還能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有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平泉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翟海雁說。
近年來,為推進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加強生態安全和重要水源地保護,平泉市先后實施了“哈河水源治理”“引哈入瀑”“一碗水融資”等工程,大力推進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嚴格落實“林長制”“河長制”等一系列保護制度。近日,水利部、財政部公布2023—2024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名單,河北省平泉市成功入選。
12月11日清早,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鎮南五十家子村村級河長霍劍軍來到平泉市經濟開發區附近的瀑河河道旁,打開手機里的“河長云”APP,沿著河道巡視一圈。“一周巡視2次,若是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用手機拍照,注明詳細情況和具體位置,提交到APP上。”霍劍軍說。
“通過‘河長云’APP,我能及時了解到全鎮31條河道的具體情況,問題隱患整改能夠迅速落實并完成,且過程清晰可見、有據可循。”平泉市黃土梁子鎮黨委書記王繼成說。
此外,平泉市積極推進“科技+河長制”建設,引進河湖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完成市級指揮監控平臺和149個點位監控建設,建立平臺預警、推送反饋、即時處理的“技防+人防”監管體系,實現全市流域面積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庫可視化智慧監管全覆蓋。
據平泉市水務局局長岳樹民介紹,目前該市已經清理河道238萬延長米,轉運處理河道垃圾10萬余噸,建設生態護坡2560米,有效保證河道行洪暢通的同時,也增強了河道水生態支撐能力。(張崳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