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顧超所屬部隊正在山東、河南一帶駐扎,他親眼見到了日軍繳械投降的那一幕:“當時太高興了,看他們在那跪著繳槍投降。”
在河北省邯鄲市魏縣野西村,95歲的顧超老人是人人敬仰的八路軍英雄。可一說起小時候的經歷,他眼神凄涼,嘴里蹦出三個字:亡國奴。“咱老百姓被抓去挖溝,都是脫光了用繩子綁著,不聽話就放狼狗咬,跟奴才一樣。”顧超老人回憶說。
1940年到1943年,日軍采取“囚籠”和“鐵壁合圍”政策,在魏縣到處修建炮樓,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分割圍剿。在日偽軍燒殺搶掠下本就生存艱難的百姓,又遇上了天災,一場洪水沖垮了漳河大堤,野西村被淹。
(資料圖)
14歲的顧超跟著家人逃荒,一路乞討到河南滑縣。在滑縣顧超遇到一位老鄉,1945年3月,在老鄉的推薦下,顧超不僅在八路軍129師參軍入伍,還成了當時少有的騎兵。
回憶起當年戰場殺敵的情景,顧超老人揮舞著胳膊,激動地比劃起來:“沖著他們掄戰刀,掄到敵人就砍倒,有時候傷到胳膊,有時候連頭都砍了。”
抗戰勝利后不久,顧超因為墜馬負傷,告別了部隊。從1947年退伍返鄉至今,顧超老人一直珍藏著一個小挎包,包上的紅色五角星已經有些模糊,卻是他一輩子最珍視的收藏,“這是我當兵時發的,裝筷子、茶缸和吃的東西,就這么挎著。”
采訪結束時,顧超老人有些歉意地說,自己沒有文化,講不出什么大道理。可就在2020年疫情期間,他不顧家人勸說,非要從攢下的傷殘軍人補貼金里拿出3000元錢,捐給村里抗疫。老人平時生活節儉,可只要聽說國家有困難了,他就是一句話:“為了國家,這點錢算啥!”
總策劃:王悅路
監制:李遙趙永剛
策劃:劉偉 萬前進
攝像:武新杰 周亞彬
燈光:林翔
海報:劉冰
后期:劉冰
鳴謝:邯鄲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魏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聯合出品:長城新媒體集團
河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