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受主要產油國聯合減產影響,國際油價震蕩走高,一周多的時間累計漲幅約9%。業內人士表示,其他產油國增加的供應又可能令減產效力打折,未來油價反彈走勢將受影響。
《華爾街日報》本周報道稱,沙特及其盟友旨在維持高油價的努力可能遭到破壞,因為幾個較小產油國的供應激增,伊朗、圭亞那、挪威、哈薩克斯坦、巴西和尼日利亞的石油產量自去年秋天以來已經增加,對全球石油供應形成提振。
為提振一季度下跌的國際油價,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多個成員國宣布,將從5月開始削減石油供應量。具體來看,沙特將每日減產50萬桶,伊拉克將每日減產21.1萬桶,科威特將每日減產12.8萬桶,阿聯酋將每日減產14.4萬桶,哈薩克斯坦將每日減產7.8萬桶,阿爾及利亞將每日減產4.8萬桶,阿曼將每日減產4萬桶。
受減產消息影響,油價上周單日漲幅一度超過6%,市場機構也迅速上調油價預期,高盛將2023年底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測從90美元上調至95美元,將2024年底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測從97美元上調至100美元。
對于油價是否會持續攀升,市場分歧開始加大。美國提高了原油產量,在過去一年里,美國原油日產量增加了100多萬桶。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 2月公布的數據,沙特原油產量最近的高點出現在去年9月,自那以來,沙特原油日產量已減少了56萬桶,至1050萬桶左右。伊拉克、阿聯酋和科威特也各自將原油日產量削減了10萬多桶。但報道同時指出,自去年9月以來,尼日利亞的日產量增加了35萬桶,達到130萬桶。
自去年9月以來,哈薩克斯坦的石油日產量增加24萬多桶,該國的石油生產從此前的供應中斷中恢復過來。
瑞銀集團大宗商品分析師斯圖諾沃在談到上述額外供應時說:“這已對原油市場產生了影響?!彼A計尼日利亞和哈薩克斯坦的石油產量不會進一步大幅上升,稱這兩國的石油產量正接近產能水平。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