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一架由丹麥哥本哈根起飛裝載著1078頭優質種豬的波音747貨運包機緩緩駛入貴陽龍洞堡機場指定停機位。該批種豬經貴陽海關口岸檢疫合格后將由海關、公安和交通運輸部門全程押運至指定隔離場,開展為期45天的海關隔離檢疫監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隔離檢疫期間,海關檢疫監管人員將24小時駐場監管,通過日常巡查、臨床檢查、逐頭抽樣檢測等方式開展檢驗檢疫工作。隔離期滿,經海關檢疫合格的進境種豬,方可投入生產使用。
據介紹,不同生豬種源在繁殖能力、生長效率、抗病能力等方面各具優勢。企業本次從養豬業高度發達的丹麥引進上千頭優質種豬,并非簡單“引種”,而是通過持續開展種豬基因改良、適配性馴化,從根本上降低核心種源對外依賴度,推動生豬養殖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型,緩解區域內規模化養殖企業對優質種源的迫切需求,降低對國外種源的長期依賴,為我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為筑牢引種國門生物安全屏障,貴陽海關在科學評估基礎上,找準政策與服務的結合點和發力點,堅持“引種監管全鏈條、種源安全零風險、通關服務零等待”。
聚焦服務前移。制定進境種豬全鏈條監管服務方案,完善優質種質資源引進“綠色通道”機制。提前介入指導隔離場建設、飼養管理、疫情防控,全力做好指定隔離場使用申請審核、檢疫審批、境外預檢、進境檢疫、重大動物疫情防控等工作。
強化綜合保障。制定《貴陽海關進境種豬全鏈條監管操作指引》,明確各重點監管環節要素要求。創新建立貴陽海關動植檢領域崗位資質人員統籌協調與專項保障工作機制,因地制宜優化整合關區10余名專業人員保障該批種豬的檢疫監管工作,在筑牢國門安全屏障前提下,全力服務企業發展。
提高監管效能。深入推進“智關強國”行動,實施“中心 現場”和“日監控、周抽查、月研判”業務管理新模式。組織開展業務集中研討和進境重大動物疫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演練,堅決防范重大動物疫情風險。
本次種豬的順利進境是貴陽海關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努力將貴州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服務種業振興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貴州累計自境外引進優質種豬2171頭,進口數量居全國首位。近五年,貴州累計進境種豬突破萬頭,規模居全國前列。
為保障國內能繁母豬供給,貴陽海關不斷優化監管模式,從創新實施“三單兩圖”全流程監管,到如今以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為抓手,探索實施業務管理新模式。通過發揮職能優勢,高質量保障優質種豬資源引進,幫助企業建立自主育種體系,為服務生豬種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海關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倩
編輯 申川
二審 王淑宜
三審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