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糧倉豐收季 資料圖片
(資料圖)
2月8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了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建設目標、“1531”建設布局、十個方面重點任務。
另外,今年四川糧食生產的目標定了。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四川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500萬畝以上,產量達到715億斤。
力爭全省糧食畝產 平均提高7公斤以上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在挖潛力保面積方面,四川將嚴格良田糧用管控,擴大“非糧化”遙感監測試點范圍,鞏固撂荒地治理成果,分類推進農業種植園地優化改造,保面積存量、挖面積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高單產方面,四川將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和高產競賽,打造一批糧油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范縣,打造一批“中稻+再生稻”“麥-稻”“麥/玉/豆(薯)噸糧示范片,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產,力爭全省糧食畝產平均提高7公斤以上。
同時四川將鼓勵適宜地區加大糧食園區創建力度并給予技術指導,圍繞“糧+糧”“糧+油”“糧油+”優化園區布局、配套生產要素,打造一批產業優勢突出、規模集中集聚、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糧油產業集群。
調整優化區域結構
打造“天府第二糧倉”
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四川將如何實現糧食生產提質增效?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是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重要途徑,重點是要加快轉方式、突出調結構。轉方式的重點是,推動糧食生產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
在產業結構上,發展“稻香杯”優質稻、釀酒專用糧、高蛋白大豆、專用馬鈴薯和“雙低”油菜籽等優質糧油。在區域結構上,加大糧經統籌力度,穩步提升成都平原區糧食面積和產量,挖掘丘陵區擴面潛力,提升盆周山區綜合效益,打造攀西“天府第二糧倉”,提高川西高原糧食自給率。
大力發展預制川菜
做強糧油等川菜產業
《行動方案》提到要大力發展預制川菜,做強糧油、肉制品等川菜產業,四川將如何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此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農產品加工業是連接工農、溝通城鄉的重要產業,產業關聯度高,對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優化供應鏈具有重要作用。在農產品加工方面,主要是聚焦產業培育、企業帶動、項目支撐、園區建設和市場拓展五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一是抓重點產業,著力延長農業產業鏈。二是抓龍頭企業,引領和帶動農業基地發展。三是抓示范項目,加大產業投入。四是抓農產品加工園區,推動做大做強產業規模,形成產業集群。五是抓市場開拓,增強企業盈利和發展能力。加強線上線下產銷對接,舉辦食品工業預制化發展大會,開展成渝美食工業博覽會,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展會推廣“川字號”農產品加工產品和企業,提升“天府糧倉”品牌市場的影響力。
科技興糧
加強農業機器人
等高新技術研發
科技如何支撐“天府糧倉”建設?記者昨日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興糧”行動中,四川將加強垂直農業、農業機器人等農業高新技術研發。
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田云輝表示:“我們正在研究制定新時代科技賦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實施意見,謀劃科技支撐‘天府糧倉’的具體舉措,準備開展‘五個行動’。”
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興糧”行動是“五個行動”其中之一。四川將加強節水灌溉、垂直農業、農業機器人等農業高新技術研發;推進水稻宜機化、小麥免耕帶旋播種、薯類優質高產、節水節肥、生物防治、耕地重金屬治理、疫病精準防控、節糧減損等關鍵共性技術創新;推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示范和創新迭代。
此外,“五個行動”還包括“良種天府”“智慧農機”“產業慧聚”“賦能提升”行動。其中“良種天府”指的是圍繞水稻、玉米、小麥、薯類、油菜、豬牛羊等品種,推動選育一批優質高產、綠色高效、抗病抗逆的農畜突破性新品種;“產業慧聚”主要是在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等打造一批五良配套的科技示范基地和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重點圍繞90個產糧大縣布局一批良種良法的示范基地;“賦能提升”指的是拓展“四川科技興村在線”平臺功能,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構建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全國率先
四川啟動農田建設立法
力爭今年出臺并施行
截至2022年,四川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400余萬畝。今年,四川將高質量完成425萬畝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務。未來,四川還逐步將630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如何實現上述目標?四川的答案是用法治守護“天府良田”。
記者昨日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年初四川省委已將農田建設立法工作列入常委會2023年工作要點;將成立工作專班抓緊開展立法調研、草案起草、專家研究等工作,率先在全國啟動立法工作,力爭今年出臺并施行,用法治守護“天府良田”。
四川省將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制度。
會上,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羅旭剛表示,接下來,四川將嚴控耕地轉為建設用地,項目建設確需占用的,嚴格督促落實“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耕地占補平衡責任。
同時,四川將嚴格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強化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建設,鞏固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有效管控一般耕地轉為林地、園地、草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
此外,四川將統籌開展好土地綜合整治,改善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優化耕地布局,增加有效耕地,實現耕地數量有增加、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的目標。
為堅決剎住違法占用耕地亂象,四川將充分利用3S技術、“互聯網+”、云平臺等技術,結合田長巡田,建立起“空、天、地”一體化全覆蓋的耕地動態監測機制,及時發現耕地變化情況,完善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的工作機制;從嚴開展土地督察執法,加大典型案件查辦力度,嚴厲打擊亂占耕地建房、挖湖造景、“大棚房”等典型違法行為。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閆曉峰
來源:紅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