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智深是《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花和尚。
2、他本名魯達,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后又因搭救林沖,流落江湖,與楊志、武松一同在二龍山落草。
4、三山聚義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應天孤星,擔任步軍頭領。
5、他在征四寇的戰役中累立戰功,生擒方臘后在杭州圓寂,追贈義烈昭暨禪師。
6、魯智深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其事跡如“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大鬧桃花村”、“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等通過評書、戲曲等方式在民間廣為流傳,“拳打鎮關西”一節更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
7、生平殺人出家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種師中)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在地方上頗具威名。
8、登場沒多久便與史進及李忠結識,后來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鎮關西”鄭屠,被官府追捕。
9、逃亡途中經趙員外介紹決定出家當和尚以躲避追緝,魯達到五臺山文殊院剃發出家,法名“智深”,并以一把八十余斤的水磨禪杖為兵器。
10、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
11、佛法廣大,賜名智深。
12、”智深在寺中難守佛門清規,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得讓他去投汴梁大相國寺,臨別贈四句偈言:“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
13、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14、 ” 途中魯智深投宿桃花村,聽聞惡霸周通欲強娶村長之女便挺身而出,痛扁了周通一頓,周通回頭帶李忠下山報仇時發現李忠與魯智深為舊識,在魯智深勸說與李忠調解之下周通便罷了這門親事,事后魯智深被李忠邀上桃花山作客宴飲。
15、離開桃花山后魯智深路經瓦罐寺想入內化緣討食,卻遇上化裝成道士與僧人強占寺內財物的惡賊崔道成與邱小乙,餓到沒力的魯智深斗不過二人只得無奈下山,幸虧遇到路過的史進,在吃了史進給的肉干充饑后,兩人沖進寺內虐殺崔道成與邱小乙,討賊后魯智深與史進道別、繼續往大相國寺去。
16、2、義結林沖魯智深在相國寺看守菜園,收服眾潑皮,倒拔垂楊柳時偶遇林沖,成為結義兄弟。
17、后來林沖落難,刺配滄州,魯智深一路暗中保護。
18、在野豬林里,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沖,魯智深及時出手,救了林沖一命,此后一直護送至滄州七十里外。
19、智深因而為高俅所迫,再次逃走在江湖上,后與楊志等一起打下青州二龍山寶珠寺,當了頭領,就此落草。
20、武松做了行者后,也來入伙。
21、 后呼延灼率連環馬攻打梁山,為徐寧所破,只得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彥達,要攻打二龍山。
22、于是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義,攻打青州。
23、宋江引梁山泊頭領下山增援,成功后三山好漢同上梁山,魯智深方與林沖重聚。
24、3、反對招安梁山一百單八將聚齊后,排定座次,魯智深為天孤星,位列十三,在戰斗序列中為步軍頭領之首。
25、不久,宋江在滿江紅詞中流露出招安之意,武松、李逵不快。
26、魯智深說:“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聰。
27、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干凈!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28、”宋江等受招安后,魯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臺山,參禮智真長老。
29、師父說:“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臨別再贈四句偈言:“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
30、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31、 ” 4、功成圓寂后來隨宋江征方臘,大戰烏龍嶺。
32、魯智深追殺夏侯成,卻迷路入深山;得一僧指點,從緣纏井中解脫,生擒方臘。
33、宋江大喜,勸智深還俗為官,蔭子封妻,光宗耀祖,智深說:“灑家心已成灰,不愿為官,只圖尋個凈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34、”宋江又勸他住持名山,光顯宗風,報答父母,智深說:“都不要!要多也無用。
35、只得個囫圇尸首,便是強了。
36、”宋江等凱旋,夜宿杭州六和寺。
37、智深聽得錢塘江潮信,終于頓悟,于是沐浴更衣,圓寂涅槃,留頌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38、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
39、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40、 ”火化法語曰:“ 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
41、兩只放火眼,一片殺人心。
42、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
43、咄!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
44、 ” 而在“古本水滸傳”中,魯智深最后并未在杭州坐化,而是攜武松同回五臺山修行。
45、擴展資料:形象出處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魯智深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員頭領之一。
46、同時期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魯智深亦在其中,贊言為:“有飛飛兒,出家尤好。
47、與爾同袍,佛也被惱。
48、”這兩部文學作品都被認為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也是魯智深之一形象可考的較早出處。
49、在元雜劇水滸戲中,魯智深也有出現,其中包括《魯智深喜賞黃花峪》等。
50、而明代出身皇族的劇作家朱有燉則作有《豹子和尚自還俗》一劇。
51、這些劇本中的魯智深形象仍與《水滸傳》中的不畏強權、不愿受拘束的魯智深形象有一定距離。
52、綽號考究“和尚”是梵文Upadhyaya在古西域語中的不確切音譯,在印度是對博士、親教師的通稱,而在中國則常用來稱呼佛教的僧侶。
53、佛教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為了擺脫痛苦,必須清心寡欲,所以,處世哲學主張調和一切。
54、“和”就是忍耐、服從,是僧侶所崇尚的。
55、以“和”為“尚”,故稱僧侶為“和尚”。
56、“花和尚”是魯智深出家后的綽號,但他出家前的綽號在小說《水滸傳》中并未明確提及。
57、元雜劇《梁山泊李逵負荊》中,李逵有唱詞云:“誰不知你是鎮關西魯智深,離五臺山便落草。
58、”小說《水滸傳》中,魯達打死鄭屠前,曾指著他罵道:“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
59、”有研究者據此認為,魯智深出家前的綽號便叫“鎮關西”,出家后才改稱“花和尚”。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