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進入4月中下旬,眾多海棠的花期已過,但在臨沂市沂州木瓜研究所所長管兆國家的小院里,木瓜樹新發的嫩枝綠葉向天空伸展著,而在院中小路的兩側,海棠開得正酣。“現在開花的是晚花品種,早花和中花早已開過了。”管兆國說,“這些海棠是從沂州木瓜嫁接培養出來的新品種,沂州木瓜好吃又好看。”
沂州木瓜是皺皮木瓜,是古老的栽培果樹之一,最初的木瓜被當作藥材來栽培種植。上世紀六十年代,管兆國的父親管芝堂通過尋找野生苗嫁接改良等方式,逐漸在貧瘠的湯河灘地種起木瓜樹。但是隨著木瓜種植的普及,銷路漸成問題,為此,當地村民將木瓜全部刨掉,改種糧食。
看到開花艷麗,碩果累累的木瓜樹在身邊逐漸消失,管兆國與父親管芝堂心里著急,父子二人決定用自己的力量保護好臨沂的木瓜資源。沒有苗子,每逢清明節前管兆國就到被刨掉的木瓜樹下,尋找剛出土的根蘗苗,三年時間共挖一百多棵,栽滿了二分自留地,將即將丟失的木瓜資源保留了下來。此后經過不斷培育,管兆國培育出了羅扶、長俊、紅霞等十余個沂州木瓜優良品種,并在全國各地推廣。
隨著品種的改良,木瓜產量空前增長,盛果期畝產超萬斤,但藥用市場基本飽和。看著成堆的木瓜銷售不出去,管兆國犯了愁。在一籌莫展之際,他在《本草綱目》中找到了答案。《本草綱目》記載:“真木瓜皮薄,色赤黃,香而甘酸不澀,其向里子頭尖,一面方,食之益人。”于是,管兆國開始了木瓜食用研究。
此后他又根據食品加工需要,選出了適合加工木瓜罐頭、飲料、果脯、果凍四種產品的新品種。“沂州木瓜的藥用和食用價值很高,富含氨基酸與維生素C。”管兆國向記者介紹。
沂州木瓜的老樁漸成砧木,近年來,沂州木瓜研究所將海棠嫁接在木瓜老樁上,相繼培育出“艷紅”“綠玉”“千穗果”等海棠品種。
“觀花海棠提高了經濟收益,但沂州木瓜還需要進一步推廣和研發,它在食用美容、營養保健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依托木瓜產業發展‘康養+旅游’,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鏈,符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管兆國說。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思晴 通訊員 李寶榮 邢子芹 張繼平 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