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從今天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辦的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3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97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3%,3月底脫貧人口務工規模3074萬人,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
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介紹,目前,線下招聘需求有所回暖,困難群體就業得到積極保障。3月末,脫貧人口務工規模3074萬,超過3000萬人的年度目標任務。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分別達到118萬人和40萬人,同比分別增加10萬人和2萬人。
就業工作還有很多需要努力解決的實際問題。陳勇嘉表示,下一步,將優化調整階段性穩就業政策,實施穩崗支持和擴崗激勵措施,通過擴大有效需求、提振市場信心、穩定企業經營帶動更多就業。同時,聚焦勞動者創業需求,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簡化擔保手續,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
人力資源市場對促進就業創業、優化人才配置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底,全國已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6.3萬家,從業人員104萬人,年營業收入達2.5萬億元,全年共為3億人次勞動者和5268萬家次的用人單位提供了專業服務。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副司長孫曉麗表示,將深化人力資源市場領域“放管服”改革,規范實施人力資源服務許可告知承諾制,建立探索人力資源市場信用管理等新型監管模式,完善誠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深入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執法行動,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更好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人才短缺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受到社會關注。記者了解到,人社部正在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重點圍繞智能制造、大數據、區塊鏈、集成電路等數字技術領域的新職業,探索建立數字技術工程師認證制度,每年培養培訓數字技術技能人員8萬人左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李金生介紹:“這個項目屬于創新性項目,現在初步搭建起了項目框架的政策體系、組織體系、標準體系、培訓體系和評價體系。將把握數字技術工程師成長規律,制定頒布國家職業標準,組織開發新職業培訓教程,實施規范化培訓、社會化評價,從而吸引更多青年學習數字技術,從事數字職業。”
“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已經實施一年了,記者了解到,2022年全國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超過1100萬人次,較2021年增加幅度比較大,超過80%,評聘技師、首席技師近500人。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表示,將加強落實“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充分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工作。并且,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質擴面行動,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推動人才評價服務,惠及更多的勞動者。(經濟日報記者 敖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