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近期市場勢如破竹,多個指數創新高,強勢的行情之下,ETF規模水漲船高。
記者從彭博行業研究ETF團隊獲悉,中國ETF規模在7月首次以6117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超越了日本(6109億美元),成為亞洲最大的ETF市場。
【資料圖】
截至8月20日,國內整體ETF規模為4.8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萬億之多。上述團隊預測,中國將在未來十年推動亞洲ETF的增長,到2035年,亞洲資產管理規模(AUM)可能達到8萬億美元,超越歐洲。
該團隊還表示,在產品審批加快等資金供應強有力的支持下,ETF上市產品數量持續增加,并促進散戶對長期、低成本、流動性強ETF產品的認可。未來幾年,中國在亞太地區ETF的資產管理規模、資金流、流動性和產品供應方面均可能創下新紀錄,進一步吸引外國機構做市商。
中國ETF規模超過日本,并將驅動亞洲ETF資產管理規模增長
彭博行業研究ETF團隊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中國ETF資產管理規模達到6117億美元,超過日本(6109億美元),占據該地區首位。
從國家隊真金白銀買入,到監管機構對ETF強有力支持,都是ETF規模的增長內在驅動,
以國家隊為例,匯金系資金托市,在4月巨量買入,扭轉了整個市場的情緒。
監管機構對ETF的強力支持,包括加快產品審批和無限資金供應,應有助于中國保持對日本的資產管理規模領先地位。這些支持可能會增加產品上市數量,吸引外國做市商,并促進散戶對長期、低成本、流動性強的基金的認可。
市場上漲帶來的凈值增長,對規模上漲同樣有較大的貢獻。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今年以來國內ETF份額增加1257.41億,但規模大幅增長11105.5億元。
反觀日本ETF增長已見放緩,上述團隊指出,日本首只ETF于1995年推出,用了20年時間達到1000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30年時間達到6000億美元。中國于2004年推出ETF,用了15年時間達到1000億美元,21年時間達到6000億美元。
該機構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可能在亞太地區ETF的資產管理規模(AUM)、資金流、流動性和產品供應方面創下新紀錄。支撐依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國龐大的人口可能推動ETF從較低基數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僅有1000萬ETF投資者。財聯社獲悉另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當前ETF投資者達2100萬,80后是主力,占比超三成,00后客戶數相較前一年提升212%,增速最高。
其次,產品審批加快。
這一條也是寫進公募改革文件,《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優化權益類基金注冊安排,實施ETF快速注冊機制,原則上自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注冊,對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和場外成熟寬基股票指數基金,原則上自受理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注冊。對明確約定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的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原則上自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注冊。相關安排將逐步落地。
三是中國在ETF供應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缺乏主動管理型、衍生品為基礎、杠桿和反向或加密貨幣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批準更多產品,從而釋放進一步的資產管理規模和交易潛力。
多家公募高管近期發聲ETF助力“長錢長投”
從分類規模來看,截至8月20日,國內股票型ETF依然是占據主導,最新規模為3.27萬億,占比近7成;債券ETF年內凈流入最多,達3096億元。ETF正成為投資者趁手工具。
今年1月,證監會印發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強化指數基金資產配置功能,穩步提升投資者長期回報,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助力構建資本市場“長錢長投”生態,壯大理性成熟的中長期投資力量。
在公募高管看來,ETF產品體系持續完善,正成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投資工具。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將ETF作為其財富管理的抓手,ETF基金既是投資者分散風險、獲取收益的優質工具,也是市場穩定的有力支撐。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行政負責人徐猛表示,近年來我國 ETF 市場規模持續擴張,ETF 產品數量快速增長,產品類型不斷拓展。基金公司需要用更加積極的態度構建以投資者為中心的指數生態,不斷完善“研究+服務+策略”的指數投顧體系。
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表示,全市場ETF保持了較高的規模增速,表明ETF在機構和居民資產配置中成為更重要的投資工具。頂層政策支持維度,今年1月發布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從產品體系、生態優化等12個維度對行業進行支持和規范,進一步助力搭建“長錢長投”市場生態。ETF的工具屬性維度,在資本市場顯著調整階段,ETF尤其是寬基類ETF作為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工具,往往基金份額有顯著增長,起到了資本市場“穩定器”的角色。
華泰柏瑞基金副總經理柳軍表示,ETF憑借持倉透明化和風險分散化的優勢,較好滿足了各類投資者的需求,隨著產品數量和種類的增加,大大豐富了產品池和投資選項,提升了ETF作為投資品的價值,ETF已經成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盡管市場經歷風格和行業輪動的變化,但ETF規模與投資者數量仍穩步增長,客戶的獲得感和體驗感也最終得到體現,表明ETF對于吸引資金和留住資金起到了積極作用。
“股票、債券、商品等各個類型ETF今年齊頭并進刷新歷史新高。ETF規模的持續、顯著增長絕非偶然,它清晰地反映了各類資金、尤其是機構資金和長期個人投資者的入市意愿與信心?!闭猩袒鹬笖诞a品管理事業部總監郝政華表示,這種趨勢性流入,本身就是市場信心和韌性的重要基石。
國泰基金量化部基金經理黃岳以數據說話,ETF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截至2024年底,機構投資者通過ETF持有股票型基金的比例超過40%,創歷史新高。他指出,未來,隨著產品創新和制度優化的持續推進,ETF將進一步發揮其低成本、高效率、透明化的優勢,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入市,優化市場投資者結構,助力構建資本市場“長錢長投”的良性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