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鋼鐵市場持續震蕩調整,鋼鐵企業的日子也不大好過。2022年1-11月份,鋼材平均價格指數為122.78點,同比下降13.55%。對于未來市場表現,多位專家認為,鋼鐵市場的“至暗時刻”已過,預計新的一年房地產市場將會回溫,2023年國內鋼鐵市場供求關系將優于2022年。
(資料圖)
“強預期”遇上“弱現實”
回顧2022年,困境求生是很多鋼鐵產業鏈企業的切實感受,整個行業長期處于過苦日子、過緊日子的狀態。
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2022年,鋼鐵市場需求明顯減弱,鋼鐵產量同比下降。預計全年我國粗鋼產量10.1億噸左右,同比下降2300萬噸,降幅2.2%。預計全年出口鋼材6800萬噸,同比增長1%;進口鋼材1070萬噸,同比下降31%。鋼材出口略有增長,主要是國際市場價格相對偏高。
鋼鐵價格也在持續震蕩中。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監測,2022年1-4月份鋼材價格逐月上漲,5月份回落,7月份最低,之后小幅波動。2022年1-11月份,鋼材平均價格指數為122.78點,同比下降13.55%。
另外,2022年,鐵礦石采購成本同比下降,但煉焦煤、噴吹煤采購成本同比上漲,冶金焦、廢鋼采購成本仍處于高位,預計后期很難大幅下降。
雖然鐵礦石價格有所下降,但煉鋼用能成本卻在上升。在第十八屆中國鋼鐵產業鏈市場峰會暨蘭格鋼鐵網2022年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屈秀麗告訴《華夏時報》記者,2022年煤炭讓鋼鐵行業很難受,一方面是是供應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煤炭價格持續高位。通過成本分析,2022年不算電力的能源成本已經超過了鐵礦石。
對于2023年的鋼材市場,友發鋼管集團副總裁韓衛東表示,疫情防控政策優化,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與接續政策持續發力,2023年中國經濟一定會企穩回升,鋼鐵行業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不需要擔憂。不過,2023年中國經濟面臨多重壓力,仍需要保持謹慎,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疫情未來可能繼續影響終端需求、物流運輸等,房地產問題、債務危機依然還在。
蘭格集團總裁劉陶然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受疫情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鋼鐵行業終端需求萎靡不振、供需兩弱。最近,我國疫情防控政策全面調整為乙類乙管,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推動經濟發展等穩增長政策的出臺和落地,各種利好因素又在逐步釋放和增加,為2023年中國鋼鐵行業的企穩回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屈秀麗對2023年的鋼鐵市場充滿信心,她表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會持續顯現,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鋼材需求有望恢復。世界鋼鐵協會預測,2022年全球鋼鐵需求量將下降2.3%,2023年增長1.0%。在強預期弱現實的嚴峻市場環境下,鋼鐵企業要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加強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大力降本增效,有效防范風險。
鋼鐵企業加大碳減排力度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2022年鋼鐵行業的碳減排步伐也邁得更快。各家鋼鐵企業從生產的各個層面升級轉型,建立了低碳管理制度,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國家要求,到2025年,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62家企業完成全過程或部分超低排放監測評估公示,涉及產能3.26億噸,還有一些企業在審核。雙碳方面,鋼鐵企業涉及到的內容主要有系統能效提升,流程優化創新,資源循環利用,冶煉工藝突破,產品性能升級,普及封存利用等。
敬業鋼鐵近期大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助力企業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其投資47億元的鐵路專用線于2022年9月30日開通運營,敬業鋼鐵進行了企業物流數字化改造,致力于打造數字運營、數字金融、數字供應鏈、物流大數據等數字產品,推動運輸結構調整升級,構建綠色低碳物流體系。
“企業的投入和運行成本有所增加。”屈秀麗表示,鋼鐵企業要努力適應新形勢,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努力實現供需平衡,提升資源能源保障能力,促進上下游產業鏈協調發展。堅持科技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重視節能環保、節能降耗,堅持綠色低碳發展。
對于未來的市場走勢,韓衛東表示,新時代下鋼鐵企業轉變經營模式才是生存之道。鋼廠一定要“以銷定產”,多與上游原材料企業打交道,與它們形成共生關系。鋼貿商要深入行業,積極與客戶溝通,向服務要效益,向新模式要效益,而不是靠簡單的買賣獲取利潤。當鋼企成長為可以提供增值服務、有高價值的企業時,無論宏觀經濟怎樣變化,都有盈利的機會。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關鍵詞: 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