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聯合國糧農署8月5日更新了最新的一期全球糧價指數,雖然連續四個月環比下降是個好消息,但對于深陷糧食危機的全球百姓而言,食品通脹壓力下降可能還需稍等時日。
糧農署表示,今年7月全球糧價指數平均為140.9點,較6月環比下降13.3點(-8.6%),這也是連續第四個月份下跌。7月的下跌也是指數2008年10月來的最大環比跌幅,主要由蔬菜油和谷物價格下降驅動,糖、牛奶和肉類價格也出現小幅下跌。
(來源:聯合國糧農署)
雖然糧價持續走弱,但聯合國糧農署強調稱,目前的糧價指數仍然要比去年同期高13.1%。
在俄烏上個月達成糧食運輸渠道協議后,奧德賽港駛出的運糧船推動國際小麥和玉米的價格走弱。烏克蘭基建部長Oleksandr Kubrakov周五宣布,接下來還有三艘運糧船將駛出港口。除了俄烏問題改善外,巴西、阿根廷玉米產區今年提早進入收割階段,也對緩和價格走勢起到了作用。
終端壓力緩解尚待時日
由于聯合國的指數跟蹤的是原材料的出口價格,并不統計零售端的波動。所以雖然上面的數字看上去非常鼓舞人心,但消費者看完這篇文章后,跑去超市仍將看到高企的價格。而像非洲薩赫勒這樣的地區,數千萬人苦熬糧食安全災難的現狀也很難馬上改變。
在股民更熟悉的環境中,上市公司也在不斷推送漲價的消息。食品巨頭雀巢 (Nestlé)在今年二季度就宣布因為生產成本上升,將落地新一輪的價格上漲。歐美多家零售巨頭也確認,隨著必需品價格連番上漲,消費者開始轉向更便宜的商品。
糧農署首席經濟學家Maximo Torero警告稱,許多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日益黯淡的全球經濟前景、匯率波動等,都對全球糧食安全構成威脅。
(文章來源:財聯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