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1、在目前國際油價高企難以流暢下跌的情況下,短期內棕櫚油價格更容易受到利多的驅動,尤其是目前市場有對印尼降水形成洪澇的擔憂。
2、大豆進口收美國運輸情況擾動,即使目前市場已經給出了巴西大豆豐產預期,巴西大豆產量仍有很強的潛在增長空間。
(資料圖)
3、菜籽供應維持近松遠緊的格局,歐洲和中國冬菜籽的種植情況成為明年基本面上的核心炒作題材。
4、油脂價差存在巨大的修復空間,在宏觀驅動不足的情況下應該更多關注結構性機會。
一、棕櫚油:性價比驅動強勢
MPOB公布的9月數據顯示,馬來產量環比增加2.5%至177萬噸,進口下降23.3%至13.2萬噸,出口增加9.2%至142萬噸,國內消費下降5.1%至26.2萬噸,庫存環比大幅增加10.5%至231.5萬噸。
從供給端看,馬來9月產量在預期范圍內,產量小幅增加;外勞數據表明,馬來目前外勞的數量沒有大的波動;降水數據目前仍處于平穩的狀態。印尼方面,9月底部分地區降水有所增加,對短期供給有潛在的影響,GAPKI的8月數據來看,印尼產量恢復至431萬噸,產出逐漸恢復正常。
從需求端看,印度8月進口棕櫚油99萬噸,9月進口117萬噸。印度棕櫚油庫存高企,隨著排燈節臨近備貨接近尾聲,預計印度進口10月開始會有下滑。國內棕櫚油8月進口30萬噸,根據馬來出口數據,9月預計進口量上升50%,國內的棕櫚油庫存也恢復至正常水平,后續將維持平穩的進口量。
由于GAPKI數據的滯后性以及準確性一直存疑,在目前我們需要判斷GAPKI的8月數據準確度如何,以及9月數據如何推測,需要追求模糊中的正確。
首先是準確性,根據GAPKI數據,印尼在8月基本將庫存恢復正常,產量接近恢復正常,出口量為歷史極值。
從8月馬來出口細分數據來看,馬來出口中國上升,出口印度小幅下降,出口歐盟大幅下降。而印度在8月的進口數據環比提高超過50%,歐盟也因為能源危機需要生物柴油進行補充,需求方面有很大增幅,而馬來出口減少則說明馬來的減少量和需求的增量必然是由印尼出口進行補充,也就是說印尼8月出口的超高增幅是完全合理的。
印尼8月產量數據來看,目前印尼產量僅恢復至5年均值下方,在脹庫緩解后,產量逐漸恢復也是在情理之中。
最后考慮庫存,印尼庫存究竟降到了多少是對于棕櫚油未來走勢重要的判斷因素,由于市場對印尼數據可信度的質疑使得印尼的情況成了博弈的重點。在產量大幅恢復和出口量暴增的加持下,印尼棕櫚油庫存恢復正常也是合理的。那么需要考慮的就是印尼9月庫存是否出現繼續大幅度下降的情況,從馬來9月出口數據來看,印度變化較小,中國和歐盟都有著很大的增量,那么就說明馬來出口性價比提高或者印尼出口能力下降。
而從印尼馬來FOB價差來看,價差在8月中旬開始就基本恢復到往年正常,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說對印尼9月出口環比數據的影響應該弱于8月。同時,隨著印尼庫存恢復正常,出口意愿將有所下降,因此馬來9月出口數據有明顯增加。而從絕對數量來看,印度在9月的進口數據有近20萬噸的增量,因此預計印尼9月出口數據將有所回落,而隨著產量的恢復,印尼庫存很難大幅下降。
由此可以大致推斷,在目前國際油價高企難以流暢下跌的情況下,短期內棕櫚油價格更容易受到利多的驅動,尤其是目前市場有對印尼降水形成洪澇的擔憂。
二、豆油: 擾動多且雜
目前豆油有幾個需要關注的點,首先是豆油歷史級別的高基差,主要是受到大豆進口的影響,豆粕也存在高基差的情況。
其次,前段時間密西西比河水位導致航運不暢,延誤了美豆收獲運輸的進程,也一定程度上會對國內的到港進度形成影響。同時,南美的天氣情況良好,巴西種植進度略快,豐產預期目前沒有打破的驅動。
更重要的是,對于巴西農業而言,如果大宗商品價格保持有利,巴西大豆種植面積擴張潛力目前可以認為是沒有上限的,因為巴西擁有大量土地,即使不考慮亞馬遜地區,也能夠將這些土地轉化為作物生產。
FGV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巴西目前18.9%的土地屬于牧場,這些土地中52%因為管理或其他問題是被認為不再適合作為牧場的,這部分土地是巴西大部分作物擴張的土地類型。
也就是說,巴西目前即使有著很高的豐產預期,最終實際產量仍有超出預期的可能性,原本被認為過高的預期會是一個中性的預期值。
三、菜油:消失的需求和潛在的遠期驅動
目前,菜油基差處于歷史極值,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國內菜籽供應處于極度短缺的情況,并且由于加拿大上半年播種時的氣候問題導致菜籽相對其他作物播種較晚,收獲的順序也就排在了后面。由于船運需要排隊,播種延遲導致收獲延遲,出口的次序也就排在了其他作物之后,相對而言國內到港時間對比往年會有一個滯后,這也就導致了國內菜籽目前供應的極度短缺,菜油市場有價無市,現貨價格高企。
其次,受到今年夏天極端天氣的影響,市場對冬菜籽在我國和歐洲的播種以及生長都存在著一定擔憂,尤其是干旱導致的土壤底墑差以及今年冬季潛在的極端天氣。因此,明年年中的菜籽供應存在著潛在的利多驅動,也就可以部分解釋目前的高基差。
從盤面和現貨的角度來看,目前菜棕現貨價差將近6000,反映的是目前菜籽到港非常緊張國內缺菜油的情況;而盤面價差只有3000左右,反映的是預期1月菜油和棕櫚油的價差。這種情況說明市場認為菜油供應緊張會緩解,但是從加拿大菜籽豐產以及印尼馬來棕櫚油增產季節將結束,盤面3000的價差依然偏高,因此菜棕價差存在繼續收斂的空間。
四、總結
從宏觀上來看,10月3號公布的美國9月ISM制造業PMI數據使得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走弱,引發了一輪反彈;OPEC+的減產使得原油大幅度反彈,而具有生柴屬性的植物油也被原油反彈所帶起。通脹數據使得聯儲11月加息基本確定75bp,不確定性消除,市場反應趨于平穩。目前來看,宏觀層面的影響在逐漸減小。
而基本面上,棕櫚油產地數據不透明,天氣易引發擔憂,印尼庫存恢復正常后容易搞事,不確定性多;南美大豆產區天氣暫無問題,播種目前順利,密西西比河水位對美豆出口產生擾動,但總的供需基本塵埃落定,產量即將確定;加拿大菜籽豐產,未來供應寬松,冬菜籽播種存在潛在的利多驅動,不過近月合約難以交易,冬菜籽的擔憂主要表現在遠月合約。
總體來看,棕櫚油在短期會強于豆油和菜油,潛在驅動來看,棕櫚油驅動以偏多為主,豆油多空驅動并存,菜油驅動短期利空長期利多。
(文章來源:混沌天成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