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國慶或者是春節這樣的長假時,國內休市,但國外交易正常進行,一些商品期貨,尤其是與外盤密切關聯的品種,節后開盤第一天大概率會有大幅的跳空,至于會朝哪個方向大幅跳空,我們個人交易者多半無從下手。如果害怕跳空風險,我們多會選擇空倉過節。
不過投機市場,收益永遠是與風險伴生的,規避了風險,自然也與收益無緣。當面對長假潛在的高風險高收益局面的時候,通常的想法,當然是如果我們能夠準確的預測節后市場會向哪個方向跳空,那么節前就在哪個方向上布局持倉。
而這是典型的基于預測的世界觀去做交易決策,也是最符合我們常規認知的,但是這種決策往往表現得強大而脆弱。預測對了,利潤豐厚,預測錯了,虧損也很感人。
(相關資料圖)
方法論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問題沒法解決,有一個辦法是繞過這個問題,建立新的解決框架,在新的框架里,該問題不需要處,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既然跳空方向難以預知,那我們不妨跳出這個框架,把目光放到跳空這個事本身上,借助期權這個交易工具,只要節后的跳空足夠大,不管朝哪邊跳空,我們都能獲利。
這便是期權的買入跨式組合策略。這種策略的應用場景是對于后市方向判斷不明確,但是認為會有顯著波動的情形,也就是說標的會朝著任意方向發生大幅變化的情況。
具體的構建方法是買入具有相同行權價、到期日及數量的認購期權和認沽期權。
上圖為買入跨式組合策略構建圖,中間紅色曲線為跨式組合損益圖。策略開始同時買入認沽和認購期權,權利金是凈支出,也是最大的潛在成本。在標的價格上漲時,認購期權獲利,認沽期權虧損,價格無限上漲,認購期權利潤無限擴大,而認購期權最多虧損權利金。反過來,若是價格不斷下跌,則認沽期權獲利不斷增加,認購期權最多虧損權利金。
對于春節長假,節后相關期貨標的價格出現大幅波動的概率是很大的。借助美期研究院做得下面這組歷史數據的測試,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長假后運用買入跨式組合,不僅盈虧比高,勝率同樣也很不錯。
在構建該期權組合時,一般選擇平值或輕度虛值附近的行權價,這樣構建成本雖然高一些,但是對于價格的波動也更靈敏,更易脫離成本區間。合約月份的選擇上,注意選擇次遠月合約或是主力合約,而不要選擇一個月內就將到期的合約。因為期權的時間價值距離到期時間越短,時間價值流逝越快。如果節后做跨式的品種沒有走出大幅的跳空,而是區間內溫和的震蕩,也就是價格落在損益圖中綠色的區間,這時也不用慌,因為遠月期權合約離交割時間長,時間價值流失也比較少,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直接平掉該組合,也僅僅只用損失7天的時間價值,相比于可能的收益來說,風險收益比是非常不錯的。
詳細了解的買入跨式組合的構建方法,那我們就結合具體的品種來看看。選擇品種的時候,我們盡量選擇受外盤影響大的品種,比如貴金屬,能源化工、有色金屬以及農產品中豆系品種這些,當然,資金量大的,還可以關注股指期權的機會。
首先,我們看黃金,因為02合約太近,而03合約成交量太小,所以我們選擇AU2304合約,行權價我們選擇平值附近416.這樣的認購和認沽期權我們各買一手,總權利金支出17.440(即17440元)。盈虧平衡點是398.560和433.440,意思是到期時只要黃金的價格大于433.440或者小于398.560,就能獲利。注意這里加粗了“到期時”三個字,意味著我們所持有的兩份權利的時間價值全部消耗殆盡,如果我們只是在節后開盤就擇機離場,那么即便價格處于圖中綠色價格區間,我們也可能獲利。反過來,即便是節后價格沒有大的跳空,落在了圖中的綠色區間,我們的實際虧損的大頭也只是這七天長假的時間價值,數額會遠遠小于總權利金支出。
所以如果是節后就準備平倉,而不是一直持有到期,那么該期權組合的實際損益曲線更接近下圖中兩條紅色箭頭所組成的區域。總的來說,就是節前做跨式組合節后平倉的操作模式下,我們實際承擔的風險遠小于理念上的最大虧損,因為作為期權的買方,權力的所有者,只要是在到期前轉出期權,都能收回一部分的權利金。
再以鐵礦石舉一個例子,因為春節前發改委已經連發兩道金牌cue鐵礦石了,節后開盤說不定就有大動作呢!
對于鐵礦石的話,根據成交量情況,我們可以選擇03合約860的行權價(平值附近),好處是啟動資金低,壞處是theta值較大,時間價值流逝得快一些。其到期損益圖如下圖所示,總的來看,最大損失46.9(4690元),收益無限。
如果選擇未到期就平掉,情況和上述黃金的分析是一樣的,就不再贅述。
至于其他受外盤影響大且有期權的品種,比如白銀、有色,原油化工,農產品以及股指等,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設計節前的交易計劃。
(文章來源:美爾雅期貨)
關鍵詞: 機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