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問題依舊在困擾著國內外糖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印度產量前景低迷的支撐下,隔夜(4月6日)ICE原糖期價再度飆升并續創六年半新高至23.68美分/磅,白糖期貨則續創十一年新高。國內鄭糖也受外盤強勢和云南、廣西產銷數據利多的帶動,7日主力合約增倉上漲,收盤穩穩站上6700元/噸關口,且持倉量更是逼近72萬手、創下了主力連續合約持倉的歷史新高。
綜合分析認為,短期供應偏緊的問題仍將支撐國內外糖市的偏強走勢。但需要注意的是,高位糖價的風險亦在聚集。
外盤供應仍偏緊
減產,是近期國內外糖價上漲的主要邏輯。
國際市場上,巴西新榨季的高產量仍轉化為現實的市場供應,這使得印度糖廠提前收榨、產量下降的問題仍在推漲國際糖價。
印度糖廠協會(ISMA)周三(4月5日)表示,截至3月,印度本年度糖產量為3000萬噸,同比下降3.3%。本年度開榨的532糖廠中已有338家收榨。
印度糖產量低迷的同時,巴基斯坦、泰國等主要產糖國也面臨著本榨季產量不及預期帶來的壓力。
泰國糖業公司(Thai Sugar Millers Corp)曾預計,2022/23榨季泰國的甘蔗產量約為1億噸,食糖產量預計為1300萬噸。但據泛糖科技的報道,泰國甘蔗及糖業委員會辦公室近日公布的數據稱,泰國2022/23榨季截至4月2日,累計甘蔗入榨量為9387.73萬噸,產糖量為1102.23萬噸。且截至4月1日,泰國本榨季開榨的57家糖廠中有54家已經收榨。
巴基斯坦的情況則更不樂觀。分析機構GreenPool的報告預測,巴基斯坦2022/23年度的糖產量將降至660萬噸左右,同比減產15%。
而在全球最大的主產國巴西,“船等糖”的情況似有加劇的狀況。巴西航運機構Williams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5日當周,巴西港口等待裝運食糖的船只數量已從上周的33艘上升到37艘;港口等待裝運的食糖數量從上一周的115萬噸上升到了132萬噸,其中包括128萬噸高等級原糖(VHP)的數量。
聯合國糧農組織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國際食糖價格指數平均為127.0點,環比上漲1.8點(1.5%),連續第二個月上漲且攀升至2016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推動價格上行的主力因素是早前印度、泰國和中國的產量前景看淡,引發對2022/23年度全球食糖供應量下降的擔憂。
國內產銷數據同比再傳利好
國內市場緊供應的問題也同樣明顯。陸續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2022/23榨季食糖產量下降、銷售提速的態勢更加明顯。
中國糖業協會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23榨季截至3月底,全國甜菜糖廠已全部停機,甘蔗糖廠除云南省外,其他省(區)糖廠已全部收榨。本制糖期全國共生產食糖872萬噸,同比減少17萬噸;累計銷糖437萬噸,同比增加67萬噸;累計銷糖率50.2%,同比加快8.5個百分點。
而前一日廣西糖協6日公布的產銷數據也顯示,作為國內產糖大省,截至3月31日,2022/23年榨季廣西全區產混合糖526.77萬噸,同比減少77.85萬噸;累計銷糖264.93萬噸,同比增加37.15萬噸;產銷率50.29%,同比提高12.62個百分點。而廣西糖截至3月底的工業庫存更是同比大幅減少115萬噸至261.84萬噸。
糖價走高、產銷數據向好,也帶動了國內食糖相關板塊的活躍。7日A股市場上,糖業股早盤震蕩拉升,南寧糖業收盤漲停,中糧糖業、華資實業、粵桂股份、冠農股份漲幅也在3%甚至4%以上。
糖價高位風險聚集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漲至高位的糖價,面臨的風險也在快速聚集。
從國際市場來看,巴西產量轉變為市場的供應量,是ICE原糖和白糖期價要面對的主要利空。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3月報告中指出,巴西即將收獲的甘蔗作物前景看好,世界食糖價格上行動力有限。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激勵巴西將更多甘蔗用于生產食糖,加上巴西雷亞爾對美元疲軟,世界糖價月環比漲幅因此受到抑制。
而國內市場更多的利空則來自對政策風險的警惕。雖然昨日(4月6日)下午國家有關部門的會議尚未有更多的信息披露,但多家分析機構在分析近期糖價走勢時均表示,短期鄭糖價格走勢仍將緊盯外盤糖價走勢,但需要警惕政策調控因素的介入。
此外,下游需求情況也需關注。今年迄今,國內糖市已經出現淡季不淡的情況。但廣西糖協3月份產銷數據的細節也顯示,3月份單月銷糖50.77萬噸,同比減少9.07萬噸。
“從終端市場來看,目前對高價糖采購積極性依然欠佳,據悉現階段糖源多集中于中間貿易商受中,后期貨源能否順利向下傳導或將成為主要關注點。”銀河期貨表示。
綜合分析來看,基本面的強勢表現,使得當下國內外糖市均呈現出易漲難跌的態勢,而高位正在積聚的風險何時轉變為扭轉市場走向的核心驅動或仍需進一步跟蹤觀察。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