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現貨市場回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出了正月,現貨市場逐步進入淡季,市場走貨整體有限,消費偏弱,現貨市場悲觀情緒漸濃,產銷區現貨整體偏弱,期貨盤面反彈無力,震蕩偏弱運行。2月底紅棗期貨指數合約小幅反彈至10690元/噸后,便開始“一瀉千點”,最低點9463元/噸,05合約最低跌至9315元/噸,已經接近紅棗期貨的接貨價值附近。
二
當前現貨市場表現
1、 產銷區價格雙雙下滑
隨著疆內客商采購,未售貨源逐漸減少,而余貨質量一般,再加上成交相對清淡,原料價格小幅下滑。運費下調后,產區貨源陸續到滄,市場貨源充裕,淡季市場走貨平平;此外,隨著天氣逐漸變暖,紅棗面臨入庫,持貨商有讓利銷售意愿,小級別一般貨價格也有所下滑。
2、倉單數量維持快速增長
在盤面給出一定利潤空間的條件下,產業套保積極,注冊倉單的數量呈快速增長的態勢;截至3月28日,紅棗注冊倉單數量為8690張,折合現貨43450噸,較上月增加3290張,增幅為60.9%,有效預報倉單數量為3679張,折合現貨18395噸。
三
現貨市場調研總結
3月下旬,我們走訪了滄州地區部分加工、倉儲企業,了解當前現貨走貨情況以及產業對未來行情的預期,匯總如下,以供參考。
1、2022年產量和結轉庫存如何?
產量方面,紅棗產業人士普遍認為2022年的產量較2021年有明顯的增加,但仍未恢復到2020年正常水平,這也是一直以來市場的共識。
結轉庫存方面,2021年以前紅棗產量處于高位,同樣結轉庫存量也居于較高水平,由于天氣等因素造成2021產季大幅減產,使得結轉庫存進一步有所消耗,2022年結轉庫存較往年明顯降低。
2、今年紅棗消費表現如何?
紅棗的消費有明顯淡旺季特點,據產業人士介紹,春節前后紅棗消費應在總產量的六成左右,2022年由于疫情的原因產區新貨推遲上市,加之2023年春節時間早,很大程度上壓縮了紅棗旺季的消費時間。通過調研發現,今年春節前后的消費也遠不如去年,并且疫情年份的消費較正常也有所下滑。
3、紅棗現貨后市如何?
通過與產業人士交流發現,絕大部分人對紅棗后市是持悲觀態度的,僅小部分持樂觀態度,對此我們總結如下:
樂觀者邏輯:一方面,目前的低價有助于促進消費,并且在后續的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節假日可能會帶來較好的補貨需求,從而降低現貨供給端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當前原料棗價格已接近紅棗的種植成本,現在低價收購貨物可入庫貯藏至來年銷售,而后續新季紅棗上市后低價的局面出現概率不大,所以現在收購貯藏的綜合成本可能與新季收購價格持平甚至略低于新季價格。
悲觀者邏輯:一方面目前處于紅棗消費淡季,市場走貨平平,并且前期消費不足造成供應壓力后移,天氣逐漸轉暖,紅棗面臨入庫抉擇,一般質量的貨源不排除有讓利拋售的可能,或進一步造成現貨價格走弱;另一方面,在春節旺季消費“慘淡”的前提下,后續節日消費“可見一般”,這并不能緩解現貨供給壓力,短期來看沒有利好支撐。
四
調研對象
A企業
該企業主要從事原棗的加工銷售,到目前已經近20年,每年原料棗收購量為1000噸左右,自己收貨加工,自己售賣,不做代加工,收貨時間主要集中在秋后新棗剛上市時,收的貨通常年前就銷售完畢,年后只是小貨量代買成品棗。
B企業
該企業為貯藏公司,公司冷庫2007年建立,目前庫存4000多噸,該公司只存儲,不參與銷售,自己也不收購原料加工,今年庫存費為40元/噸/月,因為現在冷庫的數量變多了,有爭搶客戶的情況;目前該冷庫已全部存滿,去年同期只入七成庫。
C企業
該企業為加工貿易型公司,每年原料棗收購量為600噸-700噸,主要自己加工銷售,原料棗的收購主要集中在去年秋后,年后收貨比較少,目前原料與加工成品基本售盡。
D企業
該企業為食品加工公司,主要進行原料棗的加工以及奶棗和棗夾核桃等產品生產銷售;該公司今年原料棗收購2000多噸,目前還有400噸左右未銷售。
E企業
該企業為貯藏公司,同時也進行紅棗的收購、加工和銷售,紅棗的年貿易量為8000噸,該冷庫的庫容量為10000噸以上,主要儲存葡萄干和紅棗,目前紅棗的存儲量為1500噸左右。
F企業
該公司為貯藏公司,該冷庫庫容量為5000噸,目前只剩200噸-300噸庫容,去年同期入庫量只有庫容的三分之二,主要儲藏紅棗,小部分核桃和葡萄干,今年庫存費為40元/噸/月,往年庫存費為50-60元/噸/月,可協助銷售紅棗。
G企業
該企業為加工貿易型公司,該公司每年原料棗收購量為3000噸-4000噸,今年由于前期疫情影響,收購量較少,總量在1500噸左右,目前只剩下小部分未加工銷售。
五
總結
正如2月份報告《紅棗:接貨or交貨,產業參與者的意愿很關鍵》中預期的一樣,紅棗期貨在3月整體在向下波動,當前已接近接貨價值,即接期貨,以當前現貨價出售可以保本的價格區間,但是沒有接貨利潤,現貨貿易商接期貨出售的意愿仍然比較低,并且結合著當前倉單數量較多以及4月份即將兌現的低價貨源甩賣的壓力,5月合約或仍將面臨著較大壓力。
5月合約壓力兌現的過程,或將是未來行情的試金石,一方面,紅棗期貨長期處于下行周期中,低位積攢的時間越長,一旦出現天氣問題,盤面可能會有超預期的強烈表現;另一方面,中小貿易商手里庫存銷售完后,未來會成為現貨市場的買盤力量,另外,前期收購價較高的棗因虧損太多當前價格不會加工出售,市場低價貨源或不斷消化后,整體成本會有抬升,再加上冷庫費,成本的抬升也會對現貨形成支撐。因此,9月合約不宜過分低估,畢竟離交割時間還長,終點方向難定,但是過程不會平坦。
風險因素:消費超預期恢復
(文章來源:中泰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