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地處西南,優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宜人的氣候條件、多元的文化基因,賦予了貴州多彩的特質、獨特的魅力,“多彩貴州“也是書法藝術表達的一個重要內容。
【資料圖】
2023年初,經過近一年的籌備,貴州美術館舉辦了“紙上煙云”全國中青年書法名家寫貴州邀請展,這是貴州美術館第一次主辦全國高水平的書法展。
這次展覽受邀作者都是在全國大展中多次獲獎、1970年后出生的書法名家,其中,有省書法專業團體負責人,有書法媒體創作專家,有全國大展評委及各專業委員會專家,可謂是群星薈萃,名家云集。
為了突出貴州題材,留下一批文質兼美的書法作品,所有受邀參展書家書寫內容均為貴州歷代文人雅士書寫貴州、歌頌貴州的詩詞文賦,以及貴州民間歌謠歌詞,通過當代書法中青年名家創作和展覽,以當代書法為載體,藝術再現貴州獨特的歷史文化的精神氣質,弘揚了具有當代價值的貴州文化精神,為貴州書法愛好者提供了一次難得的現場觀摩學習的絕佳機會。
包俊宜展覽題詞《落紙煙云》。
此次展覽作品中,從書體來看,行書和草書作品最多,約占三分之二,隸書較少,楷書和篆書作品最少,只有10件左右。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代各種書體作者群體大小情況,也就是寫行草書的群體最多,寫篆書的群體最小。
行書作品中,以二王系列風格為主,明清調及碑帖融合的也有部分,或清新婉麗、飄逸典雅,或節奏鮮明、點畫相映,或巧拙相接、意趣盎然,或筆勢雄強、姿態橫生……體現了創作者深厚的傳統功力,又有獨特的個人風貌。如李明的行書作品《清嚴謹貴州省旅店題壁》,用筆干凈利落,恪守中鋒,筆圓墨飽,結字靈動、雅正,力道遒勁,線條質感厚重渾然又不失飄灑,拙中見雅,碑帖相融,是一件難得的優秀作品。又如楊科云行書《明邵元善紅崖詩》作品,整幅作品典雅秀麗,結體雅正,章法渾融,法度謹嚴,氣宇軒昂,用筆靈動而又清爽,線條對比平和,流暢,韻味濃郁,盡顯二王及宋人之風。當然還有很多行書作品都很精彩,各具特色。
草書作品共25件,約占四分之一,其中二王系統風格為主,小草11件,大草略少,章草4件,明清調8件,宋人黃庭堅風格的大草1件。小草寫得靈動飄逸,秉承二王之風,兼蓄魏晉古韻。大草寫得筆墨酣暢,筆走龍蛇,迅疾處有“飛鳥出林”“驚蛇入草”之勢,繼承中又加新意。章草古樸端莊、輕松率意,和而不同。如劉宗陽的大草作品《莫有芝影山詞醉花陰》,取法二王一脈,兼涉明清,整篇大氣磅礴,用筆圓熟,提按頓挫間把墨色的濃淡枯濕及奇正大小表現得淋漓盡致,每蘸一次墨就是一個節奏,從濕到枯,從枯到濕,大小錯落,有收有放,具有很強的段落感。又如李銳草書作品《劉知白憶洗馬詩》,以宋人為基調,間涉明清,用筆豐富多變,縱橫酣暢,疏密濃淡對比,使得作品具有很強節奏感,狂放中又略具婉約,雄渾中不失飄逸,剛勁中充滿靈動,富有很強的視覺效果。又如胡紫桂大草作品《莫友芝影山詞百字令》,寫得筆墨酣暢淋漓,點畫枯濕得當,帖意碑風融為一體,大起大落,線條的粗細枯濕及字的大小疏密都對比強烈,對筆墨具有很強的駕馭能力,讓人觀之如波濤涌至、峻嶺連綿,精神為之一振。
隸書作品一共15件,基本以漢隸風格為主,其他或取清人,或取簡意。漢隸大多端莊大氣,雍雅樸茂,瑰異凝重,有正大氣象。以清人和簡帛書為法源,寫得很有發揮,取舍與借鑒,融古為我,相得益彰,也很是精彩。李勁松隸書作品《鄧恩銘七絕二首》,融漢碑和簡牘于一體,去燕尾波磔,線條樸拙,結字多變而富有情趣,線條豐富的質感和字形的取勢造勢都用心經營,書寫時的輕松自在、閑適之情又躍然紙上。王墉隸書作品《鄭珍茅臺村詩》,書宗漢隸樸拙一路,依托漢碑又有新意,用筆含蓄厚重,起收隱于筆端,線條遲澀,粗細勻稱,結體古拙,以字的大小變化來調節節奏,縱橫間極富圓厚稚拙、樸茂勁健之感,別有一番天真自然之趣。
楷書作品較少,或許很多人覺得楷書是入門的書體,也可能覺得楷書太安靜,無法體現自己的情緒變化,總的來說,楷書是很基礎的,要寫好也是很難的。此次楷書作品,純以唐楷法創作的作品就一兩件,絕大部分作品都是以魏碑或是碑意來創作的,而且此次展覽,竟然無一件貴州作者創作的楷書作品,這是很值得引起我們思考的。其實貴州能寫楷書的書家還是不少的。楷書作品中,基本都具有很強的創作能力,以傳統經典為法源,摻入自己的理解和書寫的藝術表達,有的意趣橫生,有的平正大氣,有的雍容端莊,有的秀雅靈動。朱志剛楷書作品《莫有芝訪溪上故人已出遂過禹門山》,就取法北魏墓志,寫得雍容大度,靜穆俊朗,結體精準,點畫舒張,通過結構和筆畫的改良,把極小的墓志放大創作,既顯得大氣開張,又在法度之內,延續著書者美輪美奐的視覺追求。林玉梅中楷作品《嚴寅亮題貴州印江護國寺聯》,以唐人為宗,寫得蕭散自然,不急不厲,用筆方圓兼備,曲直相發,粗細有致,結構因字賦形,自然生發,從容不迫,在有意無意之間。
篆書作品最少,一共只有10件,其中8件是貴州作者創作的。貴州的篆書傳承由來已久,從莫有芝到陳恒安,再到包俊宜,都是以篆書聞名于世。此次展覽作品篆書風格主要有大篆、小篆及漢篆,作品書寫各具特色,字形、筆法、章法等書法本體要素的運用都深合經典,自由書寫中不失規矩。
倪和軍篆書作品《赤松和尚黔靈山題壁二首》,取法秦漢及清諸家,吸取秦漢篆書風神氣韻,融合清篆意趣,以清篆的用筆方式參入秦漢篆的創作中,用筆干練,流暢優美,字距緊密、行距疏朗、兩邊輔以小字行書釋文,整體感覺端正大度,章法疏衡,可見視覺之獨特,別開生面。秦良靜篆書《吳國倫觀圣泉二首》,頗具形式感,正文輔以朱色小楷,既有裝飾性,又顯得自然和諧,其篆書風格獨特,既有大篆的元素,又有小篆的影子,還有漢簡的面目,筆畫強健有力,方圓相濟,結體恣肆縱橫,獨出機杼,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和視覺沖擊力。
作品太多,每幅作品皆有可品之處,因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贅言。
書法展覽是一場“紙上聚會”的活動,通過不同的創作內容,不同的書體,不同的風格,匯聚一堂,是文化藝術的交流,也是梳理地方歷史文化脈絡的契機。展覽期間,來貴州美術館現場感受書法藝術氛圍、現場學習的書法家及愛好者絡繹不絕,這是貴州難得的一次高水平的書法展示。欣賞書法藝術,探索書法之美,品讀經典詩文,了解貴州歷史文化,這是展覽的初衷和心愿。
(作者系中國書協會員、貴州省書協理事、行書委員會副主任)
文/夏仕勇
視覺/實習生 黃明慧
編輯/邱奕
二審/趙相康
三審/黃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