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7年東盟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圖片來源:東盟可再生能源:機遇與挑戰(2023)。
【資料圖】
提高可再生能源財務績效的透明度、強有力的監管和風險管理是促進清潔能源融資的關鍵。
這些是帝國理工學院商學院和國際能源署(IEA)一份新報告的主要結論。
從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看,氣候變化的影響在東南亞尤為嚴重。不斷增長的人口和快速的城市化正在增加能源需求——到2030年,該地區不斷增加的天然氣和石油進口費用可能達到該地區GDP的5%以上。
為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提供資金
該報告呼吁在整個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和技術領域迅速擴大投資,尤其是在缺口特別嚴重的可再生能源領域。根據該報告,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參與。
根據IEA的可持續發展情景,到2030年,東南亞每年需要在清潔能源方面投資約1800億美元,以保持符合該地區氣候目標的發展軌跡。2016年至2020年間,目前的清潔能源投資水平平均為每年300億美元。
考慮到這一投資缺口,報告作者為政策制定者和市場監管機構概述了一些優先事項,這些優先事項將在清潔能源投資從未如此重要的時候顯著改善投資環境。
該報告由帝國理工學院氣候金融與投資中心研究員MiliFomicov領導,探討了東盟地區清潔能源投資的風險和回報以及資本成本,確定了私營部門的機遇和障礙投資者。
Fomicov表示,“要加快該地區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國際和國內政策支持以及更好的監管框架將至關重要。雖然該地區的各個國家必須做一些事情——這論文大綱——還有明確的區域優先事項可以幫助在全球范圍內動員私人資本”
該報告建議采取以下行動,以促進該地區對清潔能源的投資。他們包括:
清潔能源項目的財務績效和資本成本方面的數據透明度更高,可用性更廣
更穩健的可再生能源和轉型投資金融市場框架
發展金融機構(DFI)和混合金融的作用得到加強
更容易獲得風險對沖工具以解決私人投資者的信用和貨幣風險
改善整個地區的電力系統連通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