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苯乙烯成為化工品中的“另類”,產業鏈利潤大幅向下游轉移。截至8月17日,EPS、APS和GPPS產業鏈利潤分別為1060元/噸、1290元/噸、1143元/噸,較7月末利潤分別擴大了500元/噸、850元/噸和997元/噸。
(資料圖)
“進入8月,隨著國際油價重心下移,多數化工品維持偏弱走勢,苯乙烯也不例外,但是苯乙烯下游ABS、PS價格較原料明顯抗跌,導致下游利潤修復明顯,超出市場預期。”華安期貨分析師安然表示。
對此,銀河期貨能化投資研究部研究員隋斐也表示,半個月來,苯乙烯期現貨價格重心延續下移。8月1—17日的13個交易日內,EB2209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價下跌1020元/噸,跌幅11.5%,江蘇苯乙烯現貨價格下跌1000元/噸,跌幅10.8%。苯乙烯非一體化裝置生產利潤延續虧損,虧損幅度總體在200—400元/噸,下游硬膠產品價格跌幅不及原料苯乙烯,產業鏈利潤向下轉移。
作為產業鏈中間一環,貿易商對此也深有感觸。遠大物產苯乙烯產品負責人金佳告訴期貨日報記者,8月第一周苯乙烯三大下游利潤有不同程度的好轉。相對下游產品而言,EB裝置快速從停車、檢修中回歸,供應快速增加,上游壓力短時增加,同時伴隨原料純苯、乙烯、石腦油結構走弱而導致成本塌陷,從而呈現出下游好于上游。
據隋斐介紹,美國純苯下游虧損倒逼純苯價格回落,亞美純苯套利窗口從8月開始關閉,中石化純苯掛牌價格5次下調,東北亞乙烯需求疲弱疊加供應過剩,價格同樣承壓,苯乙烯成本重心下移,呈現大幅回落。“EPS部分貿易商和下游工廠庫存較低。ABS常用料也呈現貨源偏緊,在補貨需求的影響下,價格相對原料苯乙烯跌幅有限。PS在集中檢修期供應偏緊,價格支撐較強。硬膠產品價格相對抗跌,利潤大幅回升。”
期貨日報記者觀察到,今年以來,化工品整體呈現出產業鏈“上強下弱”,利潤向上游集中的特點。
“化工品上游多為煤炭及原油,年內受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及地緣因素影響,能源價格高漲,原料抬升導致化工品生產普遍虧損嚴重,上游大面積減產。化工對能源需求的占比偏低,無法對原料產生較大影響,但能源漲價對化工成本影響巨大,直接造成產業鏈利潤集中于上游,無法向中下游傳導。當原油價格回落時,產業鏈各環節利潤逐步回升,但下游終端需求偏弱,部分品種庫存大幅累積,導致利潤傳導不暢。”安然稱。
對此,金佳解釋,化工品之所以呈現“上強下弱”,主要是產業結構問題所致。“未來2—3年,大量的大型石化裝置將集中投產,對上游原料的需求激增,而化工品產能將更加過剩,從產業結構上看,此狀態仍將持續。”
分板塊來看,烯烴原料價格偏強,但下游塑料、PP、環氧乙烷等虧損嚴重,下游需求低迷,利潤修復緩慢,需求成為壓制價格的主要因素;芳烴原料受成品油裂解價差回落影響,降幅明顯,而下游PTA、ABS、PS貨源相對偏緊,價格相對原料端偏強,造成利潤回升明顯。
事實上,苯乙烯上半年也呈現出“上強下弱”的特點,但從8月開始,率先轉向,利潤大幅向下游轉移。
“上半年苯乙烯價格被動跟隨純苯上漲,成本端支撐較強,主要原因在于原油上漲、俄烏沖突、芳烴調油等。雖然苯乙烯絕對價格上漲,但自身利潤得不到修復,主要是成本被動抬升。苯乙烯下游在高成本、弱需求的壓力下,上半年利潤不斷下滑,直至陷入虧損,企業不得不通過停車降負來應對高成本的壓力。”南華期貨能化分析師戴一帆表示。
7月以來,純苯高估值逐步回落,價格開始下跌,苯乙烯價格跟隨。進入8月份,苯乙烯價格繼續回落,同時下游硬膠的利潤得到較好修復,并且企業在前期通過降開工來去庫存,企業庫存也回落到了往年水平。當前,下游企業開工筑底,環比有所恢復。
令市場關心的是,苯乙烯產業鏈利潤轉向只是個例,還是化工品的大趨勢?其他化工品產業鏈利潤是否也會反轉?
對此,金佳表示,每個化工品上下游投產量略有不同,這決定了利潤能否向下轉移。在他看來,苯乙烯屬于投產比例相對較高的產品,因此其在產業鏈中會表現為上游結構較強、下游產品結構也略強的狀態。
“從苯乙烯下游硬膠產品來看,利潤的回升并不代表著訂單的好轉,盡管下游傳統‘金九銀十’旺季即將來臨,但前期的下游補庫透支了部分需求,需要警惕旺季不旺的現象是否會重演。”隋斐稱。
金佳認為,就目前實際需求表現看,暫時未看到需求大幅度好轉的跡象。“原來‘金九銀十’主要基于房產周期以及歐美圣誕假日訂單而言,但今年房產周期仍難看到,歐美新訂單需求在當下價格結構下也不容樂觀。”他說。
在安然看來,由于全球經濟處于收縮周期,美國進入存量去庫階段,市場終端需求相對低迷,化工品受需求壓制明顯。后續 “金九銀十”旺季猶在,但對需求的刺激可能不及預期。在訂單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利潤可能會再度面臨擠壓。“化工品利潤或將維持偏低走勢,估值修復的進度取決于經濟復蘇的腳步。”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